麻豆影院|国产做受麻豆-国产麻豆-麻豆电影让您尽情享受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文旅融合讓夏縣成為“運城后花園”

2023-02-20

來源:山西運城新聞網

初春,在夏縣廣袤的田野上,麥苗返青,草長鶯飛,生機盎然。這里的鄉村,是夏縣人民祖輩生長的地方,也許,它寂寥、瑣碎,但同時,它又讓人滿懷期待:在這片土地上,散落著一些最質樸的美好,這里歷史悠久、風俗流溢、物產豐厚。這是許多人的來處,因而便有了許多渴望回歸的翹首以盼。

這片土地,孕育了嫘祖、夏禹、司馬光等人,我們需要搭建一座橋梁,去發現這里的鄉土之美,而文旅融合,正逐步成為這樣一座橋梁,帶領我們一起去尋找、發現,讓鄉村的傳統價值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也讓那些傳統人文、手藝、物產,經過擴散、改良,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讓夏縣真正成為“運城后花園”。

車子行駛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兩側山巒逐漸青翠,遠遠看去,這路就像是一條彩虹飄帶,順著山勢,蜿蜒纏繞于群山之間。從縣城出發,沿著這條彩虹路,10分鐘左右,就來到了瑤峰鎮張家坪村。

這里四面環山,空氣清新,一排排民居順著山勢建在梯田之上,一家的院子是另一家的屋頂,頗有些重慶洪崖洞的特色。

村子的西面,有一排窯洞式農家樂與民宿,窯洞上方是大型的農民畫,有玉米豐收的圖景,有用剪紙再現農村生活的圖畫,院子里還有休閑唱歌與燒烤的場所,頗有野趣。屋外春寒料峭,屋內卻暖意融融,干凈整潔的環境、富有窯洞特色的家具與裝飾,讓這里的窯洞文化與現代完美結合。

“到了夏天,這里可以說一房難求,游客們在這里住窯洞,呼吸山里的新鮮空氣,欣賞這里的山水花草。”瑤峰鎮鎮長王云波說,“今年我們還計劃發展采摘、研學兒童游樂等項目,優化游客體驗。”僅農家樂與民宿兩項,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約7萬元,先后帶動48戶村民參與就業。

白墻、黛瓦,竹籬笆院墻、竹門樓,這些典型的中式美學符號,似乎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鄉村記憶。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繼續向前,一排徽式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的郭家河村。

“我們計劃把郭家河村打造成一個民宿村,把原農宅改造成集住宿、餐飲、休憩、娛樂于一體的農家小院,在廣場上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噴泉、房車營地、啤酒廣場、生態停車場,同時設置兒童游樂設施。”王云波的語氣中充滿期待,“今年‘五一’,這里就會迎來第一波客人。”

民宿,不僅是一個歇腳之地,也是旅途中的一個家,它讓人感受當地的生活方式,體驗風土人情。沿著彩虹路繼續前行,泗交鎮的泗交、窯頭、西溝等村,也在實現著村莊變景區、舊宅變民宿的美麗蝶變。

泗交鎮是綠水青山的守護地,是夏縣文旅融合的主戰場,似乎泗交一詞,就包含了遠離城市、詩意山水……基于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泗交國家級康養旅游度假區應運而生,該項目主要包括度假區集散服務中心建設、民宿建設、景點提升、河段治理等。每到夏天,這里便會吸引許多城里人來消夏避暑,享受天然氧吧的魅力。

借助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開發的有利時機,夏縣著力打造“生態驛站、觀光景點、民宿開發”等融合發展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景觀經濟帶,將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打造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態路、觀光路、致富路,同時,以農文旅深度融合,促進鄉村文化與經濟發展形成密切聯系,帶動沿線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1926年,李濟先生踏入西陰村遺址,在挖起的那一鍬土中,發現了半枚小小的蠶繭,一時之間,牽動了考古界的“神經”,而西陰村遺址也成功入選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這里是中國農桑文化的原始故居,是以嫘祖為人類圣母的蠶絲紡織肇始之地,有著5000年世代傳承的悠久文化底蘊。坐落于西陰村的夏都西陰村蠶桑產業示范園,主要業務是植桑、養蠶等,目前已建成1200畝高標準科技種植園區、6000平方米現代化養蠶展示中心。桑芽茶、桑葉菜、桑葉面、桑葚干、蠶繭深加工、手工絲織品、刺繡文創工藝品等小型加工企業也陸續建成投產。

今年,示范園內布有“西陰村史民俗文化”“嫘祖農桑蠶絲文化”展覽,讓人們在感悟農桑文化的同時,也收獲不少專業知識,成為研學、旅游的又一打卡地。

在那半只蠶繭被塵土掩蓋的5000年后,夏縣水頭鎮一位名為司馬光的小孩于河南呱呱墜地,在他七歲那年,砸缸救了小伙伴,后又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留名青史。

司馬溫公祠便是司馬光的家族墓地,位于水頭鎮小晁村。近年來,景區依托司馬光史學成就、儒學大家風范、深厚人文底蘊,不斷深入挖掘其身上的廉潔文化基因和時代價值,持續打造司馬光廉政文化品牌,景區先后被評為“4A級景區”“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夏縣家風家規教育基地”等。截至目前,周邊縣市單位黨員干部、研學學生、景區游客接受廉政教育30000余人次。

同樣位于水頭鎮的還有始建于元代初年、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堆云洞(中共河東特委革命舊址)。

堆云洞隱匿于黃土溝壑,建筑群依崗而建,大小十二座院落層疊構筑,形成了房上建房,院中尋院,洞里藏洞的獨特人文景觀,故名“堆云洞”,歷史上曾被列入古禹都的“八大景觀”之一,因外形酷似西藏的布達拉宮,又被譽為“山西小布達拉宮”。

這里堪稱晉南革命的搖籃,懷抱教育救國理想的革命先烈嘉康杰在此創辦了“平民中學”,為革命培養了一批有生力量。汪銘在這里主持召開了河東地區黨組織會議,正式成立了中共河東特委。堆云洞作為河東特委的秘密活動中心,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領導晉南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至今遺留有“秘密印刷廠、地道、井中通道和藏身暗洞”等革命遺跡。

堆云洞不僅是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成為人們感悟紅色文化、踐行初心使命的絕妙去處。

這座古老的小縣城,承載了一城悠久文化,散見于鄉野之間,于歷史深處折射出深厚的意蘊,又通過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散發出時代的活力與生機。

2019年,歷時兩年,使用夏縣陶土、土釉燒制的“夏都陶”燒制成功,古夏陶窯火重新燃燒,燒制出的夏都陶質地古樸細膩,釉色斑斕溫潤,色彩具有天然渾厚、質樸的特點,燒出后就進駐運城博物館參與展出,得到古陶瓷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古老的非遺陶瓷技藝被喚醒,目前,一個集文創產品研發、古法燒制和研究、寫生制陶體驗于一體的文創小鎮將在廟前鎮西村落地。此外,西村還與景德鎮陶瓷大學北京校友會合作創辦了夏都陶國際文創園,園內設展廳與體驗廳,展廳內陳列了夏都壺、西陰桑蠶壺等作品60余件,體驗廳則供參觀者尤其是學生研學、親身參與制作,讓文化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除了夏都陶,威風鑼鼓、夏縣宮燈、晉南土布織造技藝等皆是當地千百年來傳承已久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存在,讓夏縣這片古老之地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如果我們慢下腳步,深入鄉土,還會在那里發現更多驚喜,那兒有鄉民在辛勤勞作后得來的天然物產,還有他們心思細巧下制作的各色美食。

每年5月,夏樂西瓜成熟,在“只此青綠”的夏樂西瓜園,嘗一口酥沙脆爽甘甜透香的夏樂西瓜,消一消夏日的暑氣,再清爽不過;泗交黑木耳、祁家河柿餅,讓游人游玩過后,還能帶回一些當地土特產給家人品嘗;司馬光家宴、榮建豬蹄,讓外地游客垂涎三尺……

這些手藝人用帶有溫度的雙手打造出的民藝品,這些能滿足口腹之欲的特色地方美食,讓夏縣的鄉土之美得以進一步彰顯,讓古老的文化“活”在了當下,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地方。

鄉村旅游,是要讓游人欣賞田園風光,體驗農事活動,感悟民俗文化。夏縣正以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挖掘鄉土中的美好,去蕪存菁,凸現鄉村最本真的一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富起來,從旅游中受益。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