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火星基地 戈壁灘上的星際穿越之旅
2025-07-04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踏進模擬太空艙,閃爍的指示燈和精密儀器間,來自南京的游客劉磊瞬間被拋入浩瀚宇宙的遐想。距離金昌市區二十公里的戈壁灘上,赤紅色巖體連綿起伏,與湛藍天空形成強烈對比。這片與火星地貌驚人相似的土地,如今崛起為占地5平方公里的“火星1號基地”。總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的基地內,散落著火星車模型、星空帳篷和3D打印的火星巢穴,強烈的“星際穿越”感讓每位到訪者瞬間忘記自己身處甘肅金昌。
金川區寧遠堡鎮的這片曠野,擁有與火星最為相似的地形地貌特征。戈壁、紅巖、荒涼景觀構成了天然的“火星”環境,成為打造火星基地的理想選址。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的專家們看中了這片神奇土地。在他們指導下,“火星1號基地”作為“太空C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運而生。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分三期建設,依托獨特地形地貌,集航天科研、航天科普、火星生活和火星文旅于一體。
基地總建筑面積達6萬平方米,打造了3大體驗中心、4大主題內容以及30余項沉浸式體驗項目。通過火星生存場景模擬、實體建筑仿制與科幻造景,構建出完整的航天體驗設施和科普研學體系。2024年4月至8月底的短短五個月間,基地就接待了50個研學團、近3000名學員,印證了市場對這一獨特文旅IP的熱烈反響。
步入火星星際探索體驗中心,游客首先穿過炫彩的星空隧道。北斗衛星組網、“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1:1比例的天宮二號半剖模型漸次呈現,航天發展史在眼前徐徐展開。飛行影院、太空行走等高科技項目讓游客體驗真實的航天環境。特別是翼裝飛行模擬器、離心機、三維滾環等模擬航天員訓練的設備,成為最受歡迎的體驗項目。
在火星模擬生存體驗中心,游客能觀察到青椒、綠蘿等水培植物如何在模擬火星環境中生長。封閉生態系統展示著未來地外生存的可能性,將硬核航天科技轉化為可感知的生活場景。
作為全國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和甘肅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火星1號基地”突破了傳統科普方式。基地創新構建了“線上+線下”雙軌教育體系。線上課程將小學自然課和中學物理、化學、生物課程中關于太空的知識帶進校園;線下則打造“小小航天員培訓課程”體系。以真實航天員訓練體系為依托,模擬地外生存環境,基地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實景研學體驗。穿上特制航天服的學生們,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一系列“火星任務”,學習科學知識。
在文創業態方面,基地通過“超級IP”和“爆款思維”賦能原創設計。火星主題文創產品成為“有故事的物品”,將航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025年推出的“超級火星人類計劃”成為基地最新亮點。這一“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的創新模式,讓游客從被動參觀轉變為主動探索。
游客可選擇扮演“科研人員”“工程師”“探險家”等不同角色,挑戰60多項任務。在模擬火星環境中完成生命維持系統修復、能源站建設、外星地質勘探等任務。每個任務都融入了航天知識和團隊協作要素,使游客在游戲中學習科學原理。
基地還舉辦“火星音樂節”、科幻沙龍等活動,將硬核科技轉化為年輕人喜愛的潮流符號。戈壁灘上的電子音樂與星空對話,營造出獨特的未來感聚會場景。
這些創新體驗使金昌成功打造出沉浸式“航天+文旅”新業態,讓昔日的工業城市煥發出科幻魅力。
“火星1號基地”只是金昌文旅融合發展的一顆明星。距其不遠的金川國家礦山公園,“鎳都之光”系列展演用科技喚醒工業記憶。
2025年7月初,“永遠跟黨走 筑夢新征程”文藝演出及《聚金匯川》展演在金川國家礦山公園上演。“龍首魂”主碑與躍動的數字代碼光影交織,冷霧激光在工業遺跡上編織絢麗畫卷。
借力5G、AR及無人機技術,六個章節的光影演出重現金昌從“艱苦奮斗”到“創新發展”的歷程。金昌圍繞“鎳都之光”規劃了7條精品旅游線路,串聯科普研學、娛樂美食、探奇自駕等旅游目的地,將火星基地、礦山公園、紫金花海等資源整合為完整旅游體系。
金昌市博物館則通過數字化技術讓文物“活”起來。鎮館之寶“龍首之眼”特富礦的數字藏品、虛擬展覽等,為年輕觀眾提供有溫度、可感知的智慧體驗。
沉浸式體驗、多元業態融合、科技賦能,正改寫這座工業城市的基因。從龍首山下到火星基地,從礦坑深處到璀璨星河,金昌的蛻變印證著一個道理:最具未來感的文旅IP,往往深植于最獨特的地域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