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文創讓未來典籍更具“活”化
2023-02-20
來源:貴陽日報
2月21日,國家圖書館下轄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將與CCTV中視購物頻道和快手平臺聯合推出大型直播帶貨。今年元旦三方合作開展“新年第一播”時,曾出現10多秒售出5000個文創徽章、2500根相思紅豆手繩的盛況,展現出國圖典籍文創強勁的出圈實力。二月的直播中,央視主持人、虛擬主播將齊聚中央電視塔,在直播間推介近百款國圖文創品。
位于白石橋的國家圖書館院內,有一家國圖文創線下體驗店,超千款國圖文創產品陳列于此。稍留心就會發現,千余款商品中,很少見到那種各類文博場所常見的、設計簡單的文創品。
葫蘆合巹杯,就是一款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獨特產品。在售價極少高于500元的大眾文創品中,它666元的定價稱得上價格不菲,然而它已成為經典款,銷售額逾百萬元。這款文創產品的設計靈感來自我國現存最早的典禮儀式輯本《儀禮》對“合巹”禮這一婚俗的記載,包含一對合巹葫蘆杯及托盤。禮盒還附贈小冊子,詳細介紹了合巹禮儀式步驟。
門店“銷冠”《食物本草圖譜》被擺放在顯眼位置,這是從典籍中“挖掘”出來的文創品,自2021年3月推出后,已賣出14萬套。圖譜根據國圖館藏明代養生食療古籍《食物本草》研發,國圖文創團隊以館藏明抄彩繪本為基礎,從原古籍中選取了120余種常見食材的圖譜和文字記載,轉化為適合在每一個節氣推薦給大眾的“廚房菜”,并輔以72首物候詩文,形成兼具科普與欣賞價值的節氣養生指南,一經推出就登上了新書暢銷榜。后續還開發出《本草養年》日歷等一系列頗受歡迎的文創產品。
“國圖館藏以典籍為主,而非器物。繁體字、豎排版,大家可能看不懂也不愛看,僅僅復制粘貼古籍書樣來開發文創品,很難。這逼著我們只能深挖典籍,再轉化為當代語匯‘講故事’:講各行各業的故事,講婚俗、節俗、習俗、養生……”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朝介紹,把典籍變“薄”,把中國文化最好的一面講出來,是國圖文創的任務。
國圖文創品常給人面目清晰、有態度的感覺。如應對焦慮心理,有“般若自在心經杯茶具”,它曾在國圖抖音賬號上3分鐘賣出上萬套,單品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滿足減壓需求,有百福描金圖,不少消費者描完100個福字后將其裝裱掛在家中,并曬在社交平臺;調侃“躺平”現象,依托魯迅《熱風》中寫的“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開發出“擺脫冷氣”小毛毯,已銷售逾5000條,銷售額40余萬元。
快速把握市場需求,及時捕捉消費心理,選對產品品類……這源于國圖文創的特殊管理體系。“內容策劃、創意設計、供應鏈管理、銷售體系、倉儲物流、新媒體營銷、授權共七大步驟,我們全程實現了自主閉環管理。”張立朝介紹,公司有6位出身文史哲專業的內容策劃人才,富有出版和辦展經驗;8位設計師擅長捕捉當下時代審美新動向;其余環節也均由專業人才管理。“每個環節都靠數據說話。市場第一手信息能及時反饋給設計、生產、庫管、物流。”張立朝舉例,當收到客戶反饋希望快遞包裝更有品質時,國圖文創迅速更換了合作方,成為全國文博系統中唯一采用順豐發貨的品牌。
京東、天貓、抖音、快手、小紅書、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均有國圖文創店鋪入駐,其中,天貓旗艦店粉絲數量已達44.8萬人。國圖文創產品版圖已覆蓋隨身附件、配飾、家居、禮品等8大類別60多個品類,分別對應國圖館藏中的精品,包括傳世經典、永樂大典、敦煌拾遺、四庫全書、甲骨文等近30個主題系列。
購買國圖文創的顧客中,很多人從來就沒去過國家圖書館。典籍的“活”化,使其突破了原本的圈子,實現賦能生產,服務于生產生活剛需。
“面向大眾的‘活’化要選取自身有強IP的典籍,而在與生產相結合時,要選擇能為生產賦能、提升當今生活美學的典籍。”張立朝說,典籍記載的內容豐富、完整,且覆蓋各行各業,這為賦能衣食住行提供巨大空間。目前國圖文創已通過授權服務,助力很多企業提升了品牌品質。比如李寧品牌與國圖合作已推出40余款“甲骨文”主題服飾產品,累計銷售13萬件,銷售額逾5000萬元。
產品、文案也并非國圖文創的全部面貌。國圖在天津設有國圖·津灣文創空間,高居大眾點評天津文化藝術熱門榜榜首。今年上半年,國圖還將在本館北區三層露天平臺,開放具有社交屬性的國圖文創空間。可以預見,未來的典籍“活”化將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