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成為鄉村旅游振興的“主力軍”
2023-01-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說起石徑這名90后,村里人都特別佩服。大學畢業后,石徑翻過酒糟、擺過地攤。2013年,家鄉甘肅隴南成縣在全市率先發展電子商務,在大城市接觸過網購的他,嗅到了商機,立即回鄉,穿梭在大街小巷,當起了“快遞小哥”。
石徑腦子活、肯吃苦,很快成為成縣快遞公司的負責人。他以協議價提供快遞服務,幫助成縣電商解決了物流成本高的難題。在他的帶領下,快遞網點由最初的1家3人,發展到5家31人,日派送量達7000余件。
在做好快遞業務的同時,石徑也在觀察和思考。近年來,當地很多農特產品通過電商大量外銷,效益不錯。石徑認識到,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想到家鄉出產桑葚,他便萌生出釀桑葚酒的想法。
起初,石徑的想法引起了很多質疑,家人不支持,好友等著看熱鬧。“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能釀出什么桑葚酒來?”可他就是不氣餒,暗暗發誓要干出一番樣子來。
地處隴南山區,成縣日照時間長、溫差大,所產桑果比其他地方更甜。石徑一邊翻閱資料、考取釀酒師資格證,一邊流轉土地,自建酒坊和桑葚樹基地36畝。
創業夢想誠然可貴,可要生產高品質的產品,還能贏得市場,并不是一帆風順,可石徑還是堅持了下來。2016年,在成縣核桃節會上,他的桑葚酒深受中外顧客喜愛,供不應求。
石徑不僅賺到了錢,桑葚酒也在展會上獲得“特色佳釀”殊榮。截至目前,桑葚酒售出10萬瓶,銷售額達800萬元,帶動129戶農戶種植桑樹516畝,助農增收240萬元。桑葚基地也被評為“青年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吸引著大學生前來學習釀酒和電商營銷知識。
2022年8月,石徑被店村鎮折莊村推選為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開拓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我希望有更多年輕人一起投入到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來,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石徑說。
從小在村里長大,1993年出生的張宏濤依然記得,童年時在山溝小溪邊嬉戲,在山林里嬉鬧著尋野菜的場景。“鄉村要振興,必須想法子、出新招。”大學畢業后,張宏濤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返回家鄉,立志成為有想法又能干的“新農人”。
石關村離縣城15公里,山清水秀。吸引城里人享受鄉村生活、追憶童年快樂,成了石關村的發展方向。2020年,石關村致力打造“童話石關”,張宏濤發揮自身“動畫專業”的特長,和十幾名美術專業的年輕人一起,在寬1公里、長4公里的石關村沿線,設計小景觀、墻面圖案和親子游項目等。
一幫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每天穿梭在村里忙前忙后。幾個月后,恐龍墻、功夫熊貓等一面面巨幅3D彩繪墻栩栩如生,各種動漫人物惟妙惟肖,人力過山車、多人蹺蹺板等親子嬉戲項目再現了童年記憶,這些都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走進石關,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人人都是童話中的主人公。”很多游客驚嘆道。
“高峰期人流量達上千人,擠滿了小山村。”張宏濤很有成就感。“以前在家沒有多少收入,自從打造了‘童話石關’,收入增加了,節假日收入更是達到上千元。”村頭小賣鋪店主孫繼高興地說,自從來了游客,村里的土雞蛋、土蜂蜜、土雞都成了熱銷產品,小吃攤收入也非常可觀。
村里產業發展逐漸步入正軌,可張宏濤和小伙伴們并沒有閑著,針對村里老人小孩多,生活需要照料的情況,大伙兒再次行動起來,要當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71歲的安治鋒,兒子兒媳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留有一個兩歲的孩子。張宏濤每天來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去安治鋒家里看看,孩子有沒有生病,問一問有沒有需要的東西。
“宏濤,你啥時候來家?娃感冒了,你在董大夫那里把藥給我捎上。” “請再給我買桶奶粉。”“你啥時候來家?我娃有兩道題不會做,你給講一下……”就這樣她又變成了村民的“勤務員”。
“讓更多的返鄉青年,在家鄉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夢想,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成縣店村鎮黨委書記王志璘說,現在店村鎮15個村,12名返鄉大學生被聘為村里的文書,5名大學生成為專職化村黨支部書記。
農村大有可為,回鄉也能活出精彩。在成縣,趁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一群想干事、會干事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他們學以致用,在農村創業、耕耘,成就了一番事業,成了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隨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主要還是應該加速推進景區特色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一系列主要還是需要不斷實現旅游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