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做受麻豆-国产麻豆-麻豆电影让您尽情享受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鶴壁傳統工藝為文創添彩

2022-12-15

來源:中國日報網

初冬的王家辿,有一種遺世獨立的氣韻,石階、石巷、石屋……一切都顯得安靜而神秘;初冬的王家辿,又有一種油畫般的美,黃燦燦的香椿樹葉與青石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又讓這座村莊生動起來。

近日,在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王家辿村,鶴壁市古辿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萬軍正將一盒盒包裝精美的香椿醬裝上車,準備送往超市。

王家辿特產紅油香椿,素享“紅油流碧玉,四月滿村香”的贊譽,2028年被農業農村部公布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王萬軍說,村里幾輩人都喜歡在房前屋后栽種香椿樹,當時村里交通不便,每逢清明節前后,村民都會將掰好的香椿芽捆成一捆一捆的,挑著扁擔走一兩個小時的山路,然后坐車都集市上賣。

“天氣熱得快時,香椿采摘季只有十幾天時間,我奶奶和我媽就會把嫩香椿葉子摘下來,經過清洗、陰干、腌制等工序,放在密封的罐子里,可保存3到6個月,這樣就可以吃半年香椿了。”

隨著社會發展,王萬軍也跟村里其他年輕人一樣,跑到村外找出路。但每年春天,仍不忘回村帶著村民一起賣香椿。

“村里的人都說,為啥不挑頭成立個合作社呢?然后我們幾個人就合伙承包了500多畝荒山,成立了鶴壁市古辿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基地 專業合作社 農戶”的運行模式,帶領村內脫貧戶開荒種植紅油香椿和油桃、梨樹、杏樹,扶持農戶100多戶、200余人,實現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

2018年春天,氣溫回升較快,市場消化不了那么多香椿,王萬軍萌生了制作香椿醬銷售的主意,他先后聘請了多名食品類專家,經過大半年的反復試驗,2018年冬天,第一批香椿醬出爐,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如今的王家辿村,不僅有鮮香椿、速凍香椿、脫水香椿、香椿醬等多種品類,還制出了香椿茶,香椿成為該村名副其實的優勢特色產業。王家辿野生紅椿古法腌制技術也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被列入鶴山區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今年4月8日,“太行之椿·春色如畫”2022·鶴壁王家辿第七屆香椿節暨鄉村旅游活動啟動,新采摘的紅油香椿帶著特色的香味通過電話訂購、“村姥姥”抖音直播平臺、電商直播飄向千家萬戶,帶動當地村民增收30余萬元,與香椿一起送到買家手中的,還有驢明信片、驢掛件等。

驢是鶴山區圍繞“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深入挖掘王家辿傳統農耕文化內涵,結合騎驢、坐驢車旅游體驗項目和香椿特色種植產業,開發設計的吉祥物“椿”形象,是一頭小毛驢形象,頭戴一朵大紅花,脖子掛著香椿籽形狀的鈴鐺和香椿葉形狀的耳朵、香椿芽形狀的尾巴尖,肚子上印有“辿”字。據當地村民和駐村干部說,它寓意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攻堅克難的強韌干勁、樂觀奉獻的樸素性格。

該村還圍繞吉祥物衍生出鼠標墊、指甲剪、帆布包、腹語手偶等生活產品和宣傳品,且制作香椿、小米、花椒等特色包裝,助農售賣農產品。

文創添彩、香椿賦能,這座沉寂多年的小山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擁有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國家森林鄉村、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百佳”旅游攝影創作基地等眾多項榮譽。

眼下正是鶴山區姬家山鄉王家辿村的紅油香椿上市的季節,最近有件讓該村村民比這還高興的事兒,那就是他們村有了利用香椿元素“制成”的Logo。

“椿”字上發了7枝新芽,枝上的紅油香椿紅中帶青,鮮翠欲滴……這是遠在南京工作的鶴壁人宋亞堃(kūn)義務為王家辿村設計的Logo。

很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速推動了景區特色設計,“你好,我叫宋亞堃,鶴壁人。2002年我上大學離開鶴壁,現在在南京工作,主業建筑設計。”1月10日晚,鶴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張璐收到這樣一條信息。那時,宋亞堃在一個名叫“在上海的鶴壁人”微信群中看到一個推廣鶴山區姬家山鄉張家溝村紅葉的鏈接。打開連接后,宋亞堃看著圖片中的風景,萌生了義務為張家溝村設計Logo的想法。他隨后輾轉聯系上張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宋亞堃說,他雖然身在外地,但一直通過網絡和身邊的朋友關注著鶴壁,思鄉情切是他最深的體會。

“我家在山城區,從小在鶴壁長大,便總想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我大學學的是設計專業,這些年積攢了不少的工作經驗,為家鄉的發展出份力是應該的。”當談到義務設計Logo一事時,宋亞堃這樣說,“Logo的意義在于用簡單的圖形或文字,讓別人準確地了解你要表現的企業、建筑、產品的特點及內涵。這兩年咱鶴壁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我便想用所學知識設計些Logo,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推廣作用。”

一張小小的設計圖傾注了宋亞堃的不少心血,他白天要忙工作,智能熬夜進行創作,前后用了1個多月時間才設計出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宋亞堃設計的第一個Logo是想宣傳張家溝村的紅葉,為此他收集了不少張家溝村的資料反復研究。當宋亞堃了解到張家溝村是“北斗七星”傳統村落群中的一員時,便以此設計出7片帶有星星圖案的紅葉融在“張家溝”字樣中的Logo。

“按北斗七星的方位,張家溝村屬于天樞星。宋亞堃因此把天樞星位置的紅葉放得最大,而7片紅葉擺成的北斗七星形狀則展示漫天紅葉飛揚的氣勢,靈秀生動,村民們都很滿意。”張璐告訴記者,從這個Logo中她感受到宋亞堃的用心,于是又邀請宋亞堃為王家辿村設計Logo。

有了之前的經驗,宋亞堃在為王家辿村設計Logo時得心應手。王家辿村在“北斗七星”傳統村落群中代表搖光星,他很快便有了作品:一個黑色的“椿”字做枝干,上面生出7個紅色的香椿芽,也是北斗七星形狀,搖光星位置的香椿芽明顯放大。

“他不僅為王家辿村免費設計了帶有紅油香椿的Logo,還花心思設計了不少文創產品。”令張璐感動的是,宋亞堃在繁忙之余,還設計出帶有王家辿村Logo的水杯、衛衣、短袖、筷子、鼠標墊等文創產品,“這為王家辿村發展旅游業帶來新的活力,我們會盡快安排人員制作這些產品”。

“文創產品不僅能為旅游地做宣傳,還能拉動游客消費,希望我的這些設計能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些力量,同時希望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宋亞堃說,他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代表了一個游子對家鄉的深深牽掛和祝福。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