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縣品牌推動助力文旅融合
2022-12-14
來源:貴州日報
近年來,大方縣充分發揮奢香故里、古彝圣地的文化底蘊優勢,通過品牌打造、業態植入、活動拉動,推進奢香古鎮文旅深度融合,實現旅游品質與文化的良性互動,使奢香古鎮成了大方縣的“旅游招牌”和“形象名片”。2018年奢香古鎮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22年,奢香古鎮接待游客近2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900余萬元。
圍繞“精”字培育食品業。依托大方縣“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中國豆制品之鄉”的“國字號”品牌,引進大方傳統精品美食名店,打造美食一條街,現已入駐有天麻宴、天麻酒、騸雞點豆腐、豆制品、四盤四碗、瓢井豬腳等地方特色美食40余家。截至目前,舉辦大型特色美食節2次,接待省內外食客人數達3萬余人,評選出特色美食20余項,美食餐館獲利500余萬元,帶動就地就業100余人。
圍繞“增”字發展旅游業。新增直播基地、時空飛行科技體驗、八零露天影院、劇本游等特色業態。目前,已開展4次“網紅電商節”直播帶貨大賽,吸引參賽網紅100余名,幫助銷售農特產品500余萬;接受市級以上媒體開展大型直播5場,吸引“卡瑪”“云端上的林昕兒”等著名網紅20余名,幫助銷售農特產品1億余元;時空飛行科技體驗館累計接待游客20000人次,營業收入達25萬元。
圍繞“舒”字壯大服務業。全面完善游客服務中心、風采展示廳、星級旅游公廁、生態停車場、監控室、公交站等公共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建立了100余人的縣域導游庫,開通2條公交線路;建成停車場2個;建成古彝奢香酒店、棲苑酒店、云尚阡陌觀景民宿、古鹽道客棧等酒店民宿近10家,每天可接待游客400余人,累計開展服務培訓50余次,累計3000余人次,讓游客舒心,形成旅游服務質量大提升格局。
聚焦“彝”字做活一條走廊。圍繞打造“藏羌彝走廊要地、川滇黔古彝圣地、黔西北文化高地”的旅游定位,收集整理了彝族文化、奢香文化等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了由南至北2.3公里以“龍場九驛”為主題的彝文化走廊,分為南區奢香印記、中區都市禪心、北區古鎮遺風三大主題街區,設有漆器、蠟染刺繡、苗繡、彝族服飾、特色旅游商品、原創音樂等彝文化主題店20余家,年銷售營業額600余萬,帶動群眾就業100余人。
聚焦“宜”字盤活一處梯田。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融入奢香古鎮的規劃建設中,在保留原有的梯田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種植玫瑰花、櫻花、紅葉石楠等觀賞植物,打造成12萬平方米宜居宜游的全國唯一城市花海梯田,讓安置點1.2萬居民感受農耕文化、留住鄉愁,成為全國游客慕名而來的打卡圣地。截至目前,累計舉辦梯田燈光秀、梯田民族服裝展、梯田文藝表演等活動500余場,吸引到游客30萬人次前來打卡。
聚焦“特”字激活一家書院。投資80余萬元,由多家單位合作共同打造了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的九驛書院,設有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休閑閱覽室和觀景臺等功能區,2021年成功入選中國圖書館學會“文旅融合空間”名單。截至目前,九驛書院現有圖書1.2萬冊,共接待讀者、游客、專家、學者等8萬多人次,舉辦了書法、茶藝、朗誦、樂器表演等活動10余場,成為全市首批建成投入使用的城市書房的代表。
突出“惠”字開展常規活動。依托奢香古鎮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貴州一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文旅平臺,多部門聯合,以吹拉彈奏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10余場,吸引市民及游客達2萬人;夏季組織祭火儀式、長桌宴、梯田燈光秀民族風走秀等活動50余場,每年參加活動者多達8萬人;周五、周六晚上七點舉辦各類常規活動100余場,每年吸引游客20余萬人。
突出“精”字做好特色活動。深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資源,精心策劃專題文藝匯演、文琴戲專場展演、民樂專場、武術專場、少兒文藝專場、“放歌水西”黔西北原創音樂展等特色文藝活動200余場次,吸引市民及游客15萬人;舉辦“浪漫古鎮·春之邀”“浪漫古鎮·夏之約”戲曲大賽等20余場次,參賽者及觀眾達7萬人;開展奢香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6場,吸引市民及游客3萬人。
突出“豐”字辦好節慶活動。以春節、元宵節、勞動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國慶節為重點,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10余場,吸引市民及游客20余萬人;舉辦彝族祭水節、彝族火把節、彝族年等活動5場,現場觀眾達10萬人;每年舉辦大方端午節中草藥文化交易活動,吸引云貴川等地300余家藥商齊聚于此,至少吸引6萬游人逛藥市、購藥材、觀賞奇花異草,推動農旅、藥旅融合,實現“文化搭臺、旅游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