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林深度體驗鄉村旅游現代化
2022-12-09
來源:黔西南日報
萬峰林是首批榮獲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的景區之一,近年來,興義市持續推動萬峰林景區提質升級和旅游產業化發展,蓬勃發展的旅游業讓景區居民紛紛吃上了“旅游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萬峰林旅游業將會進一步得到推動和發展。新時代、新征程,讓我們走進萬峰林,聽吃上“旅游飯”景區居民們談旅游,探尋他們期待中的鄉村旅游現代化。
深冬時節的萬峰林,依然沒有沉寂下來,豐收過后的田野上依稀還留有莊稼清香的余味。
50余歲的劉大姐正和一幫姐妹們手拿鋤頭,將一株株小油菜苗種在已經耙好的田野里。“你們現在看到的是剛剛種下去的菜秧,等到翻年,你們就會看到一片片漂亮的油菜花了。”劉大姐笑著說道。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劉大姐見證了幾十年來萬峰林的發展變化,“以前的萬峰林,住在興義周邊的本地人都會很少來,隨著旅游的發展,萬峰林旅游設施變得越來越好,景區也變得越來越漂亮,不僅是附近城市的人,連許許多多的外國游客都爭相到萬峰林來旅游。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談到萬峰林的變化,劉大姐頗感自豪,“作為這里的居民,我們感到高興,現在,就在家門口務工也能掙到錢,我們也愿意通過勞動,讓萬峰林變得更加美麗,吸引更多游客的到來。”
24歲的余永花從小就生活在萬峰林,對萬峰林她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初中我一直在外面上學,每每回家,萬峰林總會給我帶來新的驚喜,所以我大學選擇了旅游管理專業,想把家鄉變化講給來萬峰林旅游的游客們聽。”余永花說。
2015年,首屆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在黔西南召開,進一步開啟了黔西南州發展山地旅游的新篇章。萬峰林景區乘著山地旅游的東風快速發展。
那一年,余永花也參與了首屆山地旅游大會,她成為了一名志愿者。
“通過大會我認識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在旅游大巴車上,我總會向他們介紹黔西南的人文山水、民族風情。之前,他們并不知道黔西南,不知道萬峰林,來到黔西南后,萬峰林的美在他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在每年我都還會收到他們的微信,問起萬峰林現在的變化。”余永花開心地說。
今年,余永花也回到萬峰林,在一家民宿工作,為游客提供一對一的定制服務。
談到未來的旅游業,余永花也有自己的思考,她覺得智能化旅游是發展趨勢,她希望能以游客視角,用小程序為載體,讓游客在手機上解決“游前-游中-游后”問題,真正實現用一部手機,游遍景區。
萬福村作為萬峰林旅游核心區之一,在緊隨著新時代旅游發展的步伐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67歲的萬福村村民朱玉國正忙著編織手中的竹簍,一刻都舍不得停歇下來。“編竹簍已經成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一天離手我就覺得心慌。”與之前一直在務農相比,朱玉國更加喜歡這份活兒,“以前只有通過種莊稼才能吃得飽穿得暖,現在不一樣了,竹簍編得好也能掙錢,看到自己編的各種竹簍在景區受到游客的喜愛,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朱玉國高興地說。
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在務農幾十年的朱玉國看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隨著近年來黔西南旅游產業的迅猛發展,他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從自己編的第一個竹藝品在家門口被游客看上并買走后,朱玉國就試著編織出大小樣式不一樣的竹藝品,沒想到竟然大受游客青睞。朱玉國也由此享受到了旅游為自己帶來的紅利。
“編織竹簍我很早就學會了的,但只是想著編織一些實用的東西,如篩子、背簍、甑子蓋等等,但后來一些小巧的編織品也很受歡迎,于是我就拾起了編織這門手藝。”目前,朱玉國還帶著村里六七位村民一起編織竹藝品。“現在,一門手藝在豐富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能帶來豐厚的回報。這是旅游為我們所帶來的,我們也會將這些手藝傳承下去。”對于旅游,朱玉國充滿感恩。
說到手工藝,王洪琴并不陌生,刺繡就是她的拿手絕活。“只要一閑下來,我都會干刺繡活,一來是解悶,二來是不讓自己手生。”王洪琴說,當她把自己平日里的刺繡拿出來時,不僅得到人們的贊賞,更有到村里的游客將刺繡買走,這讓王洪琴受到了極大地鼓舞,將刺繡活作為一門重要的活來干。
“我現在帶著一幫六七十歲的老姐妹們一起刺繡,爭取把我們萬福村的刺繡繡出點名堂來,讓游客點贊,也讓收入增加。”王洪琴滿懷信心地說。
“今后,我們將看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等目標,用好旅游資源,充分開發鄉村元素,融合民族文化、采摘、康養、運動等,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萬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朱玉美如是說。
“我們江南地區定義的‘趕集’在貴州這里被稱之為‘趕場’。在萬峰林,從周一到周六,這種‘趕場’固定每日在不同的村舉行。若非久居此處,很少有人天天趕場,也難以摸清趕場的地點、規模和特色。為了方便走這條窄門的游客,我就絮絮叨叨講講在萬峰林最著名的六大‘場子’。”這是王進在其朋友圈中,向朋友推介萬峰林民俗的其中一段話。
王進是浙江杭州人,偶然路過萬峰林時被其美麗所吸引,通過考察和了解,毅然在萬峰林開了一家名叫觀妄的民宿。“初到萬峰林時,這里獨特的美景、新鮮的空氣讓我驚嘆,于是我決定留下來,去探索和認識一下萬峰林。”王進說。
在王進看來,全國風景秀麗的地方不少,但能夠讓游客留下來的理由就是能否讓游客有不一樣的旅游深度體驗。“當初剛來到萬峰林時,這里淳樸的民風讓我印象深刻,景區和居民有機融合在一起,自然得讓人舒適放松。”談到萬峰林初印象,王進感慨頗深,在萬峰林期間,王進見證了萬峰林里村民們的辛勤耕作,領略了這里的民族風情。“在這里,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我體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更認識到了新時代下為推動鄉村振興而在不懈努力的人們。”
“旅游就是一種體驗”,王進不時會親身體驗農時耕作,也會經常去發掘民間諸如制陶燒陶等傳統手工藝,同時,也會為還未真正認識黔西南的游客探尋“藏在兩萬座峰林之間豁然開朗的谷地、山脊或是一攬眾山的穿云之巔”的絕妙之地。“我會向我的客戶推介萬峰林和黔西南,這里的自然資源、山水田園、民族風情都值得我們去探尋和體驗。只有進行深度體驗,你真正了解到旅游的樂趣和含義,才能體會到什么叫做現代化鄉村旅游,從而推動旅游不斷向前發展。”王進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