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在线观看高清视频播放平台-麻豆91-免费麻豆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湛江構建“碧道+智慧旅游”新模式

2022-12-09

來源:南方日報

“每天早晨我都會過來碧道這邊跑一圈,身體舒展了,心情也好了!”住在赤坎濱湖公園碧道附近的陳志強說。公園內,隨處可見市民帶著孩子嬉戲玩耍,休閑散步,還有游客沿著碧道拍照、錄視頻。日前,濱湖公園碧道入選廣東省十大最生態碧道。

水利一頭連著江河湖泊,一頭連著民生福祉。近年來,湛江積極推進建設富有本地特色的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閑功能的碧道,同時與中小河流治理、鄉村振興、民俗文化、鄉村全域旅游等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全力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間接拉動周邊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出一張亮麗的水生態名片。

日前,筆者從湛江市水務局獲悉,截至目前,湛江市共建成碧道30條,累計長度148.3公里,今年碧道建設任務完成原規劃90%以上,“碧海藍灣映港城、五廊串珠覽風光”的碧道總體空間格局初步形成。

水碧岸美的生態效益、人水和諧的社會效益和水岸聯動發展的經濟效益,在這座濱海之城成為“碧道經濟學”最生動的實踐。

“建成了濱湖公園碧道后,最大的好處是帶動了周邊高端商業圈和高端住宅區的快速發展。”湛江市水務局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此前濱湖公園岸邊亂建亂堆問題突出,湖面圍起漁網,各種垃圾、漂浮物散落水面,周邊地區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濱湖公園碧道全長約12.6公里,湖區面積約260萬平方米,為都市型碧道。如何在對岸線、灘涂和魚塘進行生態修復,大幅提升周邊生態環境的同時,盡量保留原有的水面、水生動植物和樹木,減少對魚類和鳥類生存環境的干擾,成為碧道建設的重中之重。

“濱湖公園碧道建設將生態理念貫穿建設各階段各環節,堤防加固、清拆違建、截污控污、生態修復、環境整治及周邊土地統籌規劃均納入建設工作中。”湛江市水務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說。目前,濱湖公園周圍的商圈變得熱鬧,商家紛紛入駐,周圍的住宅區也迅速發展起來。

此類碧道并非少數。為加強碧道沿線聯動治理,促成融合發展格局,近年來湛江積極推動城鎮濱水地區“三舊”改造,加快市中心城區和各縣市城區范圍碧道兩側的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加快城中村、村級工業園區升級改造。

位于坡頭的南調河碧道緊鄰“湛江八景”之一的湛江灣觀海長廊是其中之一。南調河位于坡頭海東舊城區接合部,是一條海汊河,長達5.4公里。坡頭區委、區政府對南調河進行綜合整治,并將該項目列入該區重點建設項目以及十大民生工程。

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南調河碧道工程列入省“10 1”萬里碧道示范試點。湛江市南調河綜合整治(碧道)工程作為試點項目實施,通過碧道項目建設,多處歷史遺留亂建亂堆問題已清理,沿河截污控污,周邊水體得到治理。

南調河碧道的建設融入了海洋、軍港、田園、濕地等元素,打造了“都市休閑區”“濱水漫步區”“城市濕地觀賞區”“都市田園體驗區”四大景觀區段,是集休閑觀光、運動健身、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生態濱水開放空間。

在南調河碧道的治理上,推行“全民共治”的政策,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治水體系。通過政府河長引領、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例如聘任民間河長、市民監督員、“河小青”志愿者等加入到治水隊伍中來,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負責的治水合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南調河碧道已全線向市民開放,徹底告別“臟亂差”形象,成了周邊群眾新的“打卡地”,也為周邊地區帶來更多熱度和商機。

今年,坡頭區全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如火如荼,盤活農村撂荒地、打造各類“小場景”、建設城市農業公園,整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美麗的南調河碧道與城市農業公園等“小場景”融為一體,促進坡頭區全域旅游的發展。

雷州西湖水庫碧道打造沿線重要節點,塑造成為了雷州的新地標;徐聞縣那板河碧道,串聯起菠蘿的海等自然風光;濱湖公園、瑞云湖、南調河、綠塘河、雷州西湖水庫、櫻花湖等碧道已成為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行走在湛江大地,碧道基礎建設的優化和完善,經濟效益的發酵,切實改變著市民的日常生活。

“接下來,我們還會在碧道沿線設置服務節點,適當增加服務設施、游憩設施、科普設施等配套設施,構建內涵豐富多元的游憩網絡,滿足日常游憩需求與遠足需求,讓碧道經濟走得更穩、更遠。”湛江市水務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

分類推進成為湛江碧道建設的關鍵。目前,按照建設類型,湛江碧道可分為都市型、城鎮型、鄉野型、自然生態型四類,為讓經濟效益最大化,各類發展都有所側重。

根據規劃,都市型及城鎮型服務節點主要增加服務驛站、志愿咨詢亭、公共廁所、自行車停放點、標識系統等設施,以滿足休閑游憩需求;鄉野型服務節點根據游覽需要,結合鄉村現有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提升,建設少量、必需的游憩設施和配套設施;自然生態型服務節點則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利用鄉土材料適當布置公共廁所、自行車停放點等基本公共配套設施及科普設施。

為統籌協調,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此前湛江市政府批復印發《湛江市“十四五”碧道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統籌住建、環保、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等項目資金,整合涉農資金、政府債券等,全力加強碧道建設資金保障。

根據方案,湛江將結合中小河流治理、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整治、海岸線整治、城市景觀改造、鄉村振興等開展碧道項目建設。坡頭區、雷州市還探索采用EPC模式,引入社會資金建設南調河和雷陽湖碧道。

在建設過程中,如何突出碧道特色,挖掘利用半島資源?湛江在碧道建設中采用本地原生植物,保留原有生態岸線,既減少投資和后期保養,又保持了原生態。

在融入文化方面,湛江則積極挖掘和利用本土特有的文化資源,并積極利用湛江優美的海岸線和田園風光,串聯起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農業公園、濕地公園、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突出打造湛江地區濱海旅游和生態農業特色碧道,帶動沿線城鄉建設、旅游、產業等綜合發展。

“通過碧道建設開展生態修復, 湛江改變了‘三面光’的硬化河流,恢復了自然河流狀態,按河道單側計算,新增生態岸線長度83.71公里。”據湛江市水務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

麻章舊縣河碧道暢侃村段、篤豪村段通過護岸生態化改造等生態措施對河道進行修復,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同時提升岸邊生態效果。濱湖、瑞云湖、南調河碧道盡量利用岸邊樹木、田園、草地、灘涂等生態資源,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得到良好的呈現,成為“水名片”在經濟推動外的另一面利好。

以碧道建設為觸媒,湛江的城市重點平臺發展也有了新藍圖。湛江中心城區將結合海東新區,建設南調河碧道、海東岸線碧道。將景觀工程、海岸線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沿河道路建設、高標準農田等項目整合銜接,發揮碧道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紐帶作用,通過高質量建設碧道,帶動品質提升,增強新區吸引力,促進海東新區高質量發展。

冬日傍晚,暮色蒼茫,涼風拂面,麻章舊縣村段碧道卻熱鬧不減,有人慢行徒步,有人結伴騎行。

“以前河岸雜草叢生,無從下腳,河里更是沒魚。建設碧道后,水清了,魚也來了。”據舊縣村工作人員介紹,夏日的舊縣村段碧道人氣更旺,許多大人小孩挽起褲腳在河里捉魚,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舊縣村段碧道的改變,和湛江在碧道建設上的耕耘密不可分。

2019年,廣東省將南調河碧道作為省級碧道建設試點。2020年,湛江市印發實施《湛江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全面鋪開碧道建設。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景觀與游憩系統構建以及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等“5 1”碧道建設重點任務成為湛江點“水”成金的探索。

共建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是碧道建設重點任務中具有前瞻性的亮點。碧道作為以水為紐帶,以江河湖庫及河口海岸帶為載體,統籌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閑功能建立的復合型廊道,對激活“水經濟”尤為重要。

以碧道線性開敞空間作為媒介,湛江在城市地區聯動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鄉村和郊野地區聯動全域旅游、鄉村振興,引領各具特色的新經濟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

作為聞名全國的旅游城市,湛江的碧道建設離不開與本土旅游產業的結合和“碧道 智慧旅游”新模式的構建。通過串聯碧道流域內旅游資源,沿線聯動打造特色游徑與旅游的地,湛江起構建全域旅游網絡體系。在麻章舊縣河碧道、吳川天然江碧道吳陽鎮段等地,便結合碧道建設,由省市聯合打造旅游特色風景區。

“湛江以碧道建設為契機,串聯獨特的自然風光與城鄉空間,可以有效提升、改善城鎮及鄉村環境品質,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湛江市水務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結合水邊村莊打造特色鄉村旅游,既能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還可以有效促進地區經濟。

隨著碧道建成,水岸地帶成為發展水經濟新業態的新興之地。以位于麻章區的舊縣河碧道為例,約12公里長的碧道串聯起了湖光巖風景區、董公亭、南亞歡樂田園等地質、生態、文化資源,還著力打造湖光外坡拱橋段等一系列景觀節點。

比如,郊野公園段的建設就以湖光巖風景區為依托,充分借助了當地的地質、文化、生態等資源,將郊野公園的初洋水陂改造成三級跌水,從而形成別具一格的水幕景觀。同時,建設加入人行汀步親水、恢復歷史水車,結合河道左側寬窄不一的灘涂地的綠化帶,打造出結合鄉村旅游的現代化公園。

據悉,舊縣村段碧道還將融入舊縣村鐵耙縣舊址文化底蘊元素,因地制宜分步建設鐵耙縣舊址文化旅游區服務驛站、特色民宿,開展中央大街修復提升,建立龍舟訓練基地、水上餐廳、水上樂園等各種水上體驗活動。

“湛江正打造‘碧道 ’產業群落模式,在碧道建設中融入更多新興產業,為其發展注入更多新鮮活力。”湛江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