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老家寨被評為十佳鄉村旅游示范村
2022-11-01
來源:中國旅游報
“要了解鳳凰,就要先了解苗族;要了解苗族,就要先了解老家寨。”人們口中的老家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山江鎮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內,雖已更名為雄龍村,但當地人依然沿用著這個稱呼。老家寨是一個保存完整的苗族聚居地,也是一座明清古村落,被評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佳鄉村旅游示范村。
10月,伴著斑駁的秋色,記者走進了這座遠近聞名的苗族村寨。
在老家寨村口,一塊寫有“湘西州美麗鄉村精品村”的牌匾在青山綠水中甚是耀眼。遠處,碧波粼粼的千潭湖倒映著四周的群山和古色古香的老家寨,湖面上漂動著幾條游船。湖邊的小山岡上,郁郁蔥蔥的古榛木林,將水天連接起來,一棟棟充滿民族風情的民宿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來,感受青山綠水間的愜意休閑時光。
老家寨依山而建,形成八卦圖式,清一色青瓦古墻簇擁著一條條古板小徑,縱橫交錯,曲徑通幽。
60多歲的吳鳳妹身著漂亮的苗族服飾,正在自家庭院里打花邊。只見十多個吊線牌纏著五顏六色的線從花邊架上垂落下來,在吳鳳妹靈巧的雙手中上下翻飛,左右交織,一條細致緊密的苗族花邊正在延展著長度。
精湛的手藝讓周圍的游客忍不住舉起手機記錄下來。吳鳳妹說:“打了50多年的花邊,從沒想到能吸引這么多游客圍觀,心里十分自豪。這些花邊基本不出售,打花邊太耗時了,我們自己都不夠用。”不過,吳鳳妹家做的土特產卻成為游客的“順手貨”。“打花邊、在家帶孫子、賣農貨掙零花錢,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過上了好生活。”吳鳳妹說。
沿著干凈古樸的青石板路,在老家寨感受古村落的魅力,參觀藏匿于村落的苗族紡紗織布等原汁原味的民間作坊,可以深入了解苗族文化。
在一家作坊內,記者見到了70多歲的苗家阿婆龍秋鳳。她是村里的保潔員,現在,利用閑暇時間,在作坊里做苗繡,只見一朵栩栩如生的荷花在她的手中越開越艷。“以前在山里做農活入不敷出,村里發展旅游后,特意照顧我,讓我做保潔員、做苗繡。現在,一年也有一兩萬元的收入,日子過得不那么緊巴了。”龍秋鳳扶了扶老花鏡,又開始聚精會神地繡起來。
曾經,因交通閉塞、山高水深,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老家寨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空巢村。
今年60歲的龍云恩曾于2017年至2020年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當年,在外從事過旅游行業的他決心通過發展旅游業激活老家寨。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建起了第一家苗繡作坊,組織了30多個村民制作苗繡,計件付費、按天付費,一年能幫助村民增收一兩萬元。那時,附近的苗人谷景區正在開發,吸引了大批客流到老家寨參觀。龍云恩親自當培訓師,培養村民當講解員,讓游客了解老家寨的歷史和文化。
秀麗的老家寨,有山、有水、有風光,有故事、有風情、有格調。在村里,游客可以欣賞民族風情表演、非遺苗繡、棕編……一步一景的老家寨,成為游人眼中不可多得的詩和遠方。
老家寨村民吃上旅游飯后,隨著扶貧工作的開展,為了讓附近的貧困村民也吃上旅游飯,2018年,60多戶村民搬到老家寨,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
記者看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坐落在半山腰。54歲的苗家大姐吳金蓮坐在家門口,跟著手機哼唱著苗歌。門口的桌上,整齊擺放著她繡制的各種苗繡背包。“新家環境好,還是旅游區,這讓腿腳不便的我拾起苗繡技藝,實現再就業,生活有了新奔頭。”她說。
近年來,老家寨通過“政府宏觀引導、企業同臺唱戲、村級密切配合、群眾積極參與”四級聯動,大力拓展以“留住淳樸,巧鎖鄉愁”為主題的鄉村游產業。同時,改廁所、治污水、清垃圾、美化村容村貌,一系列措施讓百年老家寨提檔升級,成為游客向往的地方。
該村黨支部書記龍劍峰介紹,今年,老家寨繼續堅持以農旅一體化發展為主線,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獼猴桃及旅游服務產業,打造集老家寨景區、清淼民宿、鳳棲山居和集獼猴桃采摘、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體驗示范區,為老家寨的發展描繪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