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文旅融合打造民俗文化生態美景
2022-07-26
來源:云南網
墨江文旅資源富集,生態環境良好,素有“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的美譽。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以及全縣高速公路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墨江文旅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機遇面前,墨江圍繞著“國際雙胞生態旅游城”發展定位,如何應時而動,因勢而謀,不斷擦亮既有文旅品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全面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6月21日,正值夏至,第十六屆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圓滿落下帷幕。因為疫情影響,連續舉辦了15屆的墨江國際雙胞胎節,今年首次采用“云端開幕、線上辦節”的方式,充分運用網絡科技手段,將主要活動搬至云端,依托線上新媒體平臺,探索線上辦節新模式,不斷提升雙胞胎節的社會美譽度、全民參與度,打造新一屆國際化、大眾化、市場化的云端盛會。
5月20日,云上第十六屆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網絡新聞發布會在昆明舉行。打卡北回歸線大道、墨江鄉愁好物、“哈尼歡歌”快閃秀……一系列富有特色、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了省市10多家媒體聯合直播,全網觀看量超過404萬人次,點贊超10萬人次,讓墨江雙胞胎節持續霸屏朋友圈,廣大網友對墨江有了新的認識。
發布會現場還推出了《墨江最美鄉愁旅游服務指南》。該指南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覆蓋了墨江全縣旅游資源,制作呈現了“墨江鄉聚”“墨江騎跡”“墨江紅記”等精品旅游線路、鄉村旅游線路和打卡點,并邀請知名插畫師繪制“墨江最美鄉愁旅游地”手繪地圖,用年輕、多樣的視角講述墨江故事,助力墨江打造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最美鄉愁旅游目的地。
在云上國際雙胞胎節一個月左右的節慶時間里,墨江組織開展了雙胞打卡活動、“雙子星”才藝大賽、吉尼斯世界雙胞照片征集、共唱墨江曲、哈尼服飾展播、云逛墨江和墨江特色宴活動;并在夏至日當天,聯合云南天文臺在墨江北回歸線標志園開展北緯23°26′星空直播,全網觀看量超46萬人次。通過這些節慶創新活動,墨江努力打造“云端”過節新風尚,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哈尼之鄉 回歸之城 雙胞之家”的魅力。
據悉,自2005年第一屆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舉辦以來,該節慶活動累計吸引40多個國家和地區1.5萬余對(次)雙胞胎和400余萬游客參與,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20億元,已然成為了墨江乃至云南特色節慶活動的“頭部”品牌之一,對墨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墨江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境內居住著以哈尼族為主的25個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同時,墨江生態資源富集,這里有層巒疊翠的哀牢群山、遮天蔽日的萬畝桫欏、氣勢磅礴的哈尼梯田、環山繞谷的萬畝茶園,2017年成功申報云南墨江國家森林公園,2019年榮獲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稱號……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文旅產業開發價值。
近年來,墨江縣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持續推動傳統文化創造化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哈尼祭竜節、彝族火把節及“十月年”“苦扎扎”“北回歸線大江野釣賽”等一批特色節慶文化品牌、鄉村旅游品牌,營造起以文塑旅、以旅興文、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
夯實旅游基礎設施。“十三五”期間,墨江縣域交通基礎設施大為改善,基本形成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干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的綜合交通網絡。在此基礎上,墨江大力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縣城運動場、北回歸線標志園、文廟提升改造順利完成,國際酒店高端品牌溫德姆落地墨江,雙子星大酒店、蘭亭園酒店等中高端商務酒店投入運營,文化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全縣旅游條件不斷成熟。
精心打造旅游產品。依托傳統民風、民俗、歷史風情等地域文化特色,積極探索推進“一鄉一業一線”“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藝”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建設,推出縣城精品游線路1條、美麗鄉村休閑觀光自助游線路3條、紅色旅游線路1條、精品茶旅線路1條。以鄉村旅居、休閑農業、農耕體驗等鄉村旅游新業態為切入點,逐步推動旅游產品由觀光型向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專項旅游等復合型旅游升級。
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近日,墨江縣第二批非遺就業工坊正式掛牌成立,此次掛牌成立的4個非遺工坊都是相對應的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企業。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墨江不斷創新非遺技藝傳承方式,充分發揮文化賦能作用,大力開發非遺產品,使傳統制作工藝成為群眾致富創收的有效途徑。同時,墨江還開展調研、走訪活動,鼓勵和扶持鄉土人才開展農村文化藝術、民族民間文化等鄉土文化技能培訓,持續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在墨江推出的精品旅游線路中,紅色旅游線路格外引人注目。事實上,墨江紅色歷史悠久,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開發紅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墨江是云南省47個革命老區縣之一。1921年以來,在十月革命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一大批墨江進步青年知識分子開始接受馬列主義思想啟蒙。有著光榮革命斗爭精神的墨江各族人民,在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自由和解放的偉大斗爭中,與全國各族人民并肩戰斗,同甘苦、共患難,用熱血和汗水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歷史壯麗篇章。如今墨江保存下來的革命遺址如縣城革命烈士紀念塔、景星官廳之戰紀念碑、壩溜革命烈士紀念碑、那哈格牙烈士墓碑都是真實寫照。
在阿墨江上的忠愛橋頭,鐫刻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防公路建設者、昆洛公路的題詞。如今,站在新老交會的忠愛大橋上,瞻仰著題詞,鐵索橋已成為歷史車輪的縮影,新老大橋依然矗立于阿墨江畔,見證著歷史變遷的進程。
為確保紅色文物安全,墨江持續加強保護工作。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長效機制,與鄉(鎮)及縣屬部門簽訂文物安全責任書。堅持常態化檢查與定期巡查相結合,年均開展紅色文物巡查不少于2次,強化督促轄區負責人、文保負責人切實加強文物日常巡查維護,積極開展文物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提升群眾文物保護意識,有效筑牢文物安全保護墻。
在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上,墨江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深入推進紅色旅游基地示范點建設,豐富旅游新內容,拓展旅游新空間。推出紅色旅游線路,即解放縣城指揮部(碧溪古鎮李秀山宅)—縣城革命烈士紀念碑—忠愛橋毛澤東、朱德題詞碑。2021年,“墨江縣人民反蔣自衛軍指揮部舊址”展示體驗館建成,集中介紹和展示1928年至1952年間墨江縣革命斗爭史主要歷程。自建成以來,該館累計開展紅色教育宣講100余場次,參觀人數近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