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推動文旅文創融合
2022-07-14
來源:三門峽日報
近距離觸摸仰韶文化彩陶紋理,感受神奇的遠古文化之美——近段時間,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游人如織。盡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天氣炎熱,每天仍有數百名游客從四面八方前來參觀。作為展示廟底溝在中華文明發展中主根脈地位的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自2021年10月17日開館以來,一直受到全國各地游客的追捧和青睞。
黃河流經三門峽206公里,孕育了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古道關隘文化、虢國文化、老子文化、黃帝文化、陜州文化等,使得古老的崤函大地展現出深厚獨特的文化底蘊。
如何讓這座鐫刻著厚重文化印記的城市,在新時代的發展中煥發新的光彩?按照省、市黨代會關于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決策部署,三門峽牢牢把握文旅文創高滲透性、強融合性、可跨越性特征,強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堅持以“文化創意 科技創新”為基本路線和主攻方向,努力把文旅文創培育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點,加快將全市建設成為仰韶文化傳承創新中心、知名文化旅游勝地。
推廣全域旅游主題形象塑造工程。依托黃河文化、仰韶文化、黃帝文化、道家思想、函谷關、白天鵝等打造全國知名文化IP,使之成為全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域標識和彰顯黃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目前,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和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經成為代表三門峽全域旅游主題形象的地標性建筑。同時,積極推動精品戲曲和創意演出發展,繼喜獲河南省文華大獎第一名的原創現代蒲劇《布衣英雄》后,三門峽市持續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創精品藝術作品。
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工程。構建“一帶一廊六區”文化旅游發展格局,建設體現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豫西生態文化旅游帶。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做好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三門峽片區相關工作;完成河南省國際級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工程中函谷關至三門峽大壩集中展示帶的規劃建設等工作。另外,以旅游度假區提檔升級為抓手,推進三門峽天鵝湖旅游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建設“文旅 ”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加快推動旅游公路建設,到2025年,實現4A級以上景區三級以上公路直接銜接,30分鐘上高速;加快“交通 旅游 驛站”最美風景道建設,實施景區、鄉村旅游點交通通達工程。推進“民宿走縣進村”活動,通過精品民宿項目包裝、優質民宿資源招商、投融資要素對接,引進一批知名品牌民宿和優秀管理團隊入駐。同時,依托溫泉、中醫藥等資源,大力培育以溫泉養生為主題的康養旅游項目,融合發展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溫泉療養、中醫養生、健康養老等產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個村入選河南省首批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創建單位。
打造早期中國文明長廊建設工程。指導完成靈寶北陽平遺址群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西坡遺址保護性展示項目;配合“考古中國”和中原文明化進程研究,積極做好北陽平、仰韶村等遺址考古發掘工作;謀劃仰韶村考古圣地項目,建設內容為“七個一”,即:“一館”(仰韶文化博物館改擴建)、“一區”(仰韶遺址核心保護區保護展示)、“一居”(安特生、袁復禮舊居改造)、“一學”(仰韶文化國際研學基地)、“一村”(仰韶文化村提升改造)、“一園”(仰韶文化產業園建設)、“一節”(仰韶文化節),預計總投資53億元,目前已經開工建設。
同時,加強博物館交流和陳展創新。今年5月18日,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花開中國——廟底溝與中華早期文明的發生歷程”項目獲“第十九屆(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榮譽,成為河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陳展項目。三門峽將繼續組織舉辦《圣地仰韶花開中國——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專題展》;進一步優化博物館資源,統一策劃選題,聯合推出系列專題展覽,拓寬營銷渠道,協調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原創展覽和文物外展推介活動。
繼續做好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非遺文化保護工作與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相結合,增強文化軟實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文化讓旅游更“聚人氣”,旅游讓文化更“接地氣”。
三門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文旅文創戰略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旅游業年游客接待量達到4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68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三門峽將積極統籌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圍繞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全力推動文化創意、文物、研學、康養、民俗等文旅新業態發展,推進黃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國文化等文旅產業串珠成鏈。到2030年,將全市打造成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文化旅游核心片區、河南省重要旅游城市、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和追憶體驗早期中國文明的重要窗口,以仰韶文化、老子文化、黃帝文化、虢國文化、天鵝文化、攝影文化、中流砥柱為代表的標志性文旅品牌享譽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