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游牧文化遺產成為鄉村發展引擎
2019-12-18
來源:農民日報
近年來,阿魯科爾沁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視草原游牧系統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把農業文化遺產“這張王牌”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緊密結合起來,圍繞發揮好遺產地生態與文化優勢、拓展草原畜牧業功能、豐富新業態的思路,積極探索牧民特別是貧困群眾增收途徑,推動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歲月崢嶸,“國家隊”推介“大尾羊”
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核心區內牧民依然保留著蒙古族“逐水草而居”傳統游牧生產生活方式,原生態游牧草原豐富的植被類型,提供了豐富的飼草資源,家畜采食百草、飲用天然泉水,保障了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享譽草原的土種綿羊——大尾羊。阿魯科爾沁旗這些年在游牧系統核心區致力于優質肉牛羊天然養殖基地建設,傾力打造草原游牧系統生態產品,隆重推介來自“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的大尾羊,2017年開始開拓電商銷售渠道,當年就獲得兩百萬元訂單。來自草原最為純正的阿魯科爾沁羊肉,也被農業農村部作為“農遺良品”向全國推介,更加堅定了遺產地牧民走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歲月流金,“塔林花”品牌放異彩
壩上深處的塔林花、清澈見底的河流、茫茫無際的草場、白云一樣翻滾的牛羊,一片水清岸綠、生機盎然、開闊曠野的景象,是阿魯科爾沁草原美不勝收的人間仙境。中央定點幫扶企業中化集團一眼看中了塔林花的自然條件和文化底蘊,與阿魯科爾沁旗職教中心電商服務中心聯合推出了“塔林花”羊肉品牌,投入150萬元,在草原游牧系統核心區塔林花建立肉羊可追溯體系,對肉羊進行定向耳標標記,實現肉羊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可溯源體系的建設,提高了肉羊價格,每市斤比市場價格高2元錢,全年增收320萬元,30個貧困村2500人受益,同時吸納20名貧困人口就業,帶動500人脫貧。現在,“塔林花”不僅是一個旅游地標,更成為一種美食品牌。
歲月如歌,草原勝景成就生態旅游
阿魯科爾沁旗圍繞建設“蒙古族游牧文化特色旅游休閑度假基地”,科學合理進行旅游規劃和開發,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今年引入旅游開發企業合作成立了公司項目,目前正在著手進行中。項目將通過門票收入分成、合作入股、銷售特色農畜產品、開辦牧家樂等多種途徑帶動遺產地牧民增收。目前遺產地周邊牧家樂已達10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蘇魯鼎營盤游牧文化體驗區占地3000畝,規劃建設了接待區、住宿區、體驗區、娛樂區等幾大區域,可以讓游人切身體驗原汁原味的傳統游牧生產生活和游牧文化。在這里,人們可以抓羊現宰品嘗傳統特色蒙餐,可體驗騎馬、射箭、勒勒車等傳統娛樂項目,還可參與奶食品制作加工、山野菜采摘制作、傳統民族服裝服飾制作及穿戴等蒙古族民俗生活體驗。年接待游客達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0萬元,帶動貧困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歲月為證,“蒙元文化”釋放發展活力
近年來,巴彥溫都爾蘇木為弘揚和傳承草原游牧系統文化內涵,成立了民間傳統手工藝協會。協會以傳承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為宗旨,努力提升民族刺繡、民族服飾、銀飾、皮藝、木藝、奶食品等蒙古族傳統工藝的影響力,提高手工藝術品的社會價值,融合創新讓老手藝煥發出新生命。目前入會會員300余人,其中30%為貧困戶,遍布全蘇木23個嘎查。協會聘請專業老師培訓會員,將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借助互聯網優勢,通過精準扶貧電商平臺對外宣傳和銷售,實現了游牧文化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2018年完成訂單1865件,獲得收入45.6萬元。
如今的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區域,天更藍,水更清,綠色更純凈。勤勞的各族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又唱響了鄉村振興的雄壯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