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交出靚麗成績單
2019-12-14
來源:南昌晚報
春可踏青賞花,夏可溯溪納涼,秋可登高望遠,冬可踏雪尋梅;無論是漫步休閑、戶外露營,還是叢林探險、運動健身,灣里區四季美景如畫,文化和旅游發展的步伐從未停歇……12月13日,灣里區舉辦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1月至11月,灣里區共接待游客2194.9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1.39億元。
搶抓“攬山入城”的歷史性機遇,確立“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美灣里”工作目標,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的灣里,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初心和使命。
文旅大會
開創“旅游興區、綠色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灣里區堅持以“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美灣里”為目標,高位推動、全局謀劃全域旅游發展,盤活優化區域資源,推出多樣化旅游基礎線路,滿足游客多元需求。灣里區堅持以旅游為主線,不斷推動景點內外一體化建設,開創“旅游興區、綠色發展”新格局。
灣里區圍繞“旅游+”模式推動全域旅游,做大綠色旅游業態。在鄉村,灣里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打造“休閑花園、休閑果園、休閑菜園”,讓游客觀賞美麗鄉村風光、體驗農家田園風情。在城區,灣里推動美化、亮化、凈化工程,未來將完成每一處街景都能成為旅游打卡點的目標。
灣里擁有“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生態區”三塊金字招牌,正在扎實推進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今年已成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深度體驗
近百家主流媒體點贊全域旅游
12月12日,以文旅大會為契機,由全國近百家主流媒體和旅行社組成的體驗團來到灣里這座南昌的后花園,先后到洪崖丹井景區、月亮灣山體公園、梅嶺明清文化園、泊園茶村、太平心街等地進行深度體驗,為灣里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預熱”,深入“探營”灣里文化旅游精品。
奏響音律之源品牌
體驗團第一站來到洪崖丹井景區。據歷史記載,中國音樂鼻祖伶倫曾在此鑿井五口,汲水煉丹,創制十二音階。作為久負盛名的“豫章(古南昌)十景”之一,洪崖丹井自晉朝以來就吸引了許多名人前來游覽賦詩,題刻留記,至今仍留有多處珍貴的摩崖石刻和鏤文。除了石刻和栩栩如生的伶倫雕像,景區還興建了牌樓、游客服務中心、樂神宮、音樂部落、煉丹草廬、音樂餐廳、游步道、旅游公廁、景區標識牌等基礎設施,并于2016年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打造旅游休閑勝地
在月亮灣山體公園舉目四望,山清水秀,茶園竹海,流泉疊瀑,擁有極佳的生態環境。原始次生天然米櫧林群落郁郁蔥蔥,據介紹,這是江南最大的一片“千年米櫧林”,此外還有全市第一條登山觀光棧道和第一個山頂高空觀景臺可供游客漫步休閑、運動健身。
公園內還有露營基地、門景、水系及峽谷等生態景觀,后續將進行山體的林相改造及相應的美化亮化,整個公園已初具雛形。
太平心街是來到灣里的游客遠離喧囂、緩解壓力、釋放心靈、放松心情的必選之地。心街沿合水港兩側設立了以特色客棧、藝術家工作室、茶樓、小酒吧、工藝土特產店及餐飲店為主的文化休閑旅游配套步行街,其贛派建筑風格與太平集鎮完美融合,成為太平民宿風情體驗核心聚集區,先后被評為全省特色商業街、全省創意創業孵化基地。
明清古宅凸顯歷史韻味
在灣里區梅嶺鎮,一個由十棟古宅和十六棟仿古建筑構成的“明清文化園”坐落于此。
來到博覽園,一股明清時期的優雅與厚重撲面而來。走進一幢幢古宅,映入眼簾的是厚重的木門、雕砌在門兩邊的詩文、金絲楠木的橫梁、精雕細刻的桌椅。路過學堂,想起那時誦讀詩句的孩子,走過祠堂,腦海中想象著古人的詩書禮儀,現場感受著彼時的文化熏陶,令人心生激蕩。
園內有十棟明清時期的古宅,分別為大夫第、翰林府、天問府、示介第、富貴第、榮華第、化民府、遠和堂、國學堂、梅嶺書院,具有極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是贛鄱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國寶級的珍貴文物。據介紹,當地還將建設明清休閑園和明清養生園,打造綜合性旅游商業區。
茶文化融入旅游項目
泊園茶村是中國首家茶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位于梅嶺古鎮風景區內,內有精品茶宿、泊園茶文化博物館、泊園藝術館、豫章茶街、文化藝術街區、泊園聽雪茶道院、露天老電影、茶文化主題婚紗攝影、音樂茶吧等豐富的茶文化休閑體驗項目。
豐富的體驗項目讓茶村成為集度假、研修、品茶、雅聚、小憩的休閑空間,為文人雅士提供了一片放松休閑的天地。
林恩茶研園占地18.6畝,園內設林恩廣場、茗湖、清水魚塘、湖心茅草亭等休閑場所,是集餐飲、住宿、會議、茶會、茶敘和茶沙龍為一體的都市休閑慢生活社區。公司茶產品年出口量占江西茶產品總量的40%多,累計出口茶產品3萬多噸,創匯1億多美元,產品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下一步,灣里區將繼續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大力發展新旅游業態,創新旅游產品體系,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彰顯特色、文化內涵豐富、引領旅游消費潮流的優質產品,不斷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新鮮感,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