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點扶貧監測點超3成脫貧人口依靠“鄉村旅游”
2019-09-19
來源:人民網
9月19日,世界旅游聯盟·湘湖對話在杭州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李金早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旅游業作為帶動性強的綜合性產業,成為全球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支點,而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國農民就業增收、農村經濟發展、貧困人口脫貧的中堅力量。
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數據顯示,2018年,旅游業為全球經濟貢獻8.8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10.4%。目前,全球超過3.19億人的工作是依賴旅游業提供的,占全部就業人口的10.0%。WTTC預測,未來10年全球旅游行業將新增1億個就業崗位。到2027年,旅游業將支撐超過3.8億個工作崗位,為新就業市場貢獻23%的崗位。
李金早表示,國際旅游業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已成為創造就業、減貧扶貧、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同時,李金早指出,旅游扶貧是物質、精神雙扶貧。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扶貧特色和旅游產業特點的旅游扶貧路子,“上下聯動、內外協調、融合共推”的旅游扶貧工作機制日趨完善。國家鄉村旅游監測中心數據顯示,設在全國25個省(區、市)的101個扶貧監測點(建檔立卡貧困村)通過鄉村旅游脫貧人數為4796人,占脫貧人數的30.4%,通過鄉村旅游,使得監測點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123元。
此外,李金早還透露,當前,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勢頭很好,優勢正在顯現,文旅融合,為產業轉型升級拓展了新空間、為城鄉融合發展增添了新抓手、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為人民幸福生活匯聚了新活力。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的調查,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參加了文化體驗活動,異地旅游的文化體驗占比超八成;26%的游客文化消費占旅游總消費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