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 廣東按下“休閑灣區”快進鍵
2019-08-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了廣東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施工圖和任務書。當前,廣東推動大灣區文化和旅游建設發展明顯提速。
人文灣區好戲連臺
6月24日晚,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在廣州大劇院拉開帷幕。期間粵港澳三地11座城市聯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整合各地優質文化和演藝資源舉辦的“大美灣區踏歌前行——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藝術精品巡演”于6月30日在廣州首演。緊接著,7月6日開啟了在佛山、深圳、中山、江門、肇慶、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及香港特區的15場演出。“此次活動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大力推動‘共建人文灣區’的重要舉措。”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汪一洋說。
在前不久舉行的“看見·非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展演活動現場,廣繡工藝美術大師、“南粵廣繡”和“梁秀玲廣繡”品牌創始人梁秀玲展現了流傳于廣州及其古屬地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的民間刺繡工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饒寶蓮向留學生教授剪紙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廣州欖雕增城區級傳承人周漢軍展示了“欖雕”技藝……“確實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沒想到可以品味這樣高品質的文化大餐。”觀看演出的廣州市民王子恒顯得很興奮。
汪一洋說,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共建人文灣區”、塑造灣區人文精神的要求,廣東省已啟動聯合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與港澳等地合作舉辦系列文化遺產展覽、展演活動。
互聯互通便利旅游
“港珠澳大橋正迅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黃金通道’,港澳居民旅客數量持續攀升。”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政工部主任邢敬源介紹說,開通僅7個月,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已驗放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
隨著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聯通,一條粵港澳大灣區黃金旅游線路正在形成,游客從廣州搭乘高鐵45分鐘到達香港,然后可以沿港珠澳大橋去澳門,之后經珠海坐城軌回到廣州,十分快捷方便。
自今年5月1日起,廣東正式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吸引了更多外國人來粵觀光旅游,為廣東入境旅游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廣東策劃了多條旅游線路,推出更多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旅游資源。同時,加強與港澳地區的聯動,研究與港澳地區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游線路的吸引力。
“漫步這些古驛道,可以讓人感受歷史,從寧靜中找回遠去的繁華。”澳門人胡蘇最近經常利用周末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在珠海沿著新修復的香山古驛道閑游。
“為了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旅游產品,提升大灣區旅游的人文內涵,廣東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遺跡,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今年重點打造4條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其中古驛道游徑是今年主推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之一。將大灣區古港聯起來,打通廣東華人華僑出海與返鄉歷史蹤跡的文化遺產游徑,講述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歷史的海絲文化遺產游徑。”汪一洋說。
休閑旅游悄然興起
“支持利用大灣區海岸線資源發展帆船、沖浪、海釣、潛水等濱海體育休閑項目。”7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正式對外公布了《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發展郵輪游艇旅游,推動廣州、深圳建設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進一步增加國際班輪航線,探索研究簡化郵輪、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續;推動粵港澳游艇自由行有效實施,探索在合適區域建設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
據悉,深圳蛇口招商郵輪母港自2016年開港以來,業務持續向好。今年,廣州郵輪母港即將開港,大灣區郵輪母港“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將形成。云頂郵輪集團在香港、廣州和深圳均有母港,為響應構筑“休閑灣區”,云頂郵輪推出“一日夢享·大灣郵”體驗式郵輪游。
澳門是聞名世界的休閑旅游勝地,去年接待入境游客超過3580萬人次,近年來澳門著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閑中心”。“這將與大灣區城市產生積極的海外旅游客源互動。”廣東省社科院旅游規劃專家陳南江說。
在構筑“休閑灣區”方面,廣東正在全力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著力使大灣區旅游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將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廣東文化旅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工業文明樣本。廣東還將結合強大工業制造的優勢,聯合省工信廳開展工業旅游,將工業文明與文化融合到旅游中來,將制造工廠打造成旅游精品點。同時,大力開展鄉村旅游,將鄉村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實施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拓展農業農村的休閑、康養、觀賞等功能,促進鄉村振興。
汪一洋表示,廣東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提供充足和優質的文化供給,為“國際一流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軟實力支持,促進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文化和旅游高地,建設粵港澳世界級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