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logo免费解锁更多功能-糖心vlog在线观看-心糖vlog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池州石臺:從景區旅游走向全域旅游

2019-08-12

來源:池州日報 

在石臺的旅游界,“汪傳賢”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如雷貫耳,認識他的人都尊稱他為“汪老”。無論是縣里領導,還是普通群眾都說,“汪老”在職期間,為石臺旅游發展邁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退休這21年來仍然退而不休,不求回報地為石臺旅游發展竭盡全力。

汪傳賢究竟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他為石臺縣的旅游業發展做了哪些事情?帶著這些疑問,7月底,記者走進汪傳賢老人家中,和這位81歲高齡的老人“面對面”進行了交流。

汪傳賢告訴記者,他是安慶人,1966年從安徽大學畢業,被組織分配到石臺縣血防站工作。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整個縣城,人口兩千人,幾幢破房子,連個二層樓以上的建筑都沒有。交通基礎更是落后,當時的縣領導到池州開會,至少需要提前一天出發,在殷匯住上一晚,第二天中午才到達。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石臺到池州才有了一條土路,底盤高的大貨車才可以通行。

雖然條件艱苦,但隨著時間推移,汪傳賢慢慢愛上了這座小城,愛上了這里的好山好水。“石臺縣有非常好的生態資源,為什么不在這些山、石頭、溶洞上面做做文章呢?”在擔任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時,他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開發石臺的旅游資源。在他的指導下,在1985到1986年,蓬萊仙洞、慈云洞、魚龍洞等景區相繼開發并對外接待游客。游客開始從四面八方奔石臺而來,石臺縣一舉成為安徽有名的“溶洞之鄉”。

汪傳賢沒有就此止步,他又把目光轉移到山、水縱深開發方面,相繼指導開發了牯牛降、仙寓山、黃崖峽谷、百丈崖、目連山以及秋浦河上怪潭等多處漂流,形成了“以牯牛降為龍頭,集山、水、洞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區”。截至目前,石臺對外開放的旅游景區“三洞三水五山”共有11個。

其中國家4A級景區7個,3A景區2個,省級森林公園2個。

1999年,汪傳賢退休了。他一個孩子在國外,一個孩子在合肥,汪老完全可以和老伴過上安逸的退休生活,然而,他卻閑不下來。“當時,縣里聘任我為縣旅游經濟顧問,說要給我發工資,但是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沒有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退休后還能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我應盡的職責。”汪傳賢開心地告訴記者,“做這些事我也得到了老伴的全力支持。有時候,老伴比我還積極呢,到了上班時間我要是還在家磨蹭,她就會催我趕緊去辦公室。”

如今,石臺縣10多個景區正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而在全縣旅游資源調查期間,汪老總是身先士卒、身體力行。黃崖峽谷、牯牛降、百丈崖、仙寓山、目連山景區等一批先后開發的景區,無一例外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跡。“開發景區挺辛苦的。不管寒冬酷暑,風霜雨雪,大家都是早出晚歸,餓肚子、迷路也是常有的事。不過,想到游客們來石臺欣賞到美景,我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汪老說。

當前,汪老還擔任著石臺縣旅游經濟顧問和石臺縣“五老”助力扶貧工作組顧問。在石臺全域旅游興起以后,他又將精力投入到旅游扶貧的研究與實踐中,提出了貧困村發展鄉村旅游、貧困戶發展農家樂的發展模式,這種旅游扶貧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在上世紀末,汪傳賢應民營企業邀請,到石臺橫渡鎮釣魚臺村民組考察旅游資源后,開發開放了“怪潭漂流”旅游景區。2006年9月,村民組收回了“怪潭漂流”經營權,由村民組的49戶村民集資200多萬元,成立了安徽省怪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專營“怪潭漂流”項目。經過1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如今建成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成為石臺縣實施旅游扶貧的典型代表。磯灘鄉洪墩村人均不足三分田,山高水冷產量低品質差。1999年以前,村民全靠砍樹賣錢過日子,后來封山育林,不準砍了,村民的生活沒了著落。本鄉的一位民營企業主請汪傳賢去洪墩村考察旅游資源,汪老認為資源豐富有開發價值。2001年,百丈崖景區開始開發。全村共有17戶發展農家樂,其中8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近2萬元。

采訪中,汪老一直思路清晰、侃侃而談,他也表達了對石臺旅游業發展的期待:“希望我們能夠加強景區管理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完善旅游產業鏈,拓展營銷方式和手段,讓石臺旅游業的客源市場更廣、游客量更大,旅游綜合效益更高。”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