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座“網紅城市”可期,如何長“紅”更重要
2019-07-22
來源:中經文化產業
重慶、西安、成都、廈門、蘇州、杭州……,去年以來,一座座“網紅城市”在網絡上點“燃”,每逢節假日,吸引著大量游客去打卡。“網紅城市”給城市發展帶來的效益自不必說。“網紅城市”如何成為“網紅”?“網紅”背后有哪些令人驚艷的資本?將來會有哪些“網紅城市”涌現?
重慶洪崖洞建成12年后才爆紅
重慶是最早的“網紅城市”之一。在重慶最吸引游客的景點一定有洪崖洞。絢爛的燈光、獨特的建筑結構和深厚的歷史背景都是洪崖洞吸引游客之處。
洪崖洞,原名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歷史上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此處遺留的古跡有江隘炮臺、洪崖閉門、紙鹽碼頭、明代城墻、辛亥碑文等。2006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總投資3.85億元,修建了這處由頗具地方特色的吊腳樓、仿古商業街等組成的景觀。
據“中經文化產業”了解,牽頭打造洪崖洞景點的不是房地產商,而是重慶小天鵝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天鵝集團”)。在小天鵝集團的標書中,洪崖洞不僅僅被定位為房地產項目,房地產項目只占其中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一是對巴渝文化的挖掘和再現,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對商業業態的經營管理。憑借這個定位,小天鵝集團擊敗其他知名房地產商,拿到了該項目。
2003年,洪崖洞工程正式開工,工程歷經三年,于2006年終于全面完工建成。
2006年9月,洪崖洞正式開市。開市后的洪崖洞經營也不好,接連虧損了五年,之后才扭虧為贏。
2018年4月,洪崖洞夜景開始頻繁在抖音等視頻傳播平臺和社交媒體上熱傳,并最終使它在“五一”假期突然火爆,幾乎刷爆了社交媒體平臺。
似乎是一夜之間,各大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上熱傳著洪崖洞、李子壩“穿樓”輕軌、長江索道等景點。
洪崖洞為何在建成12年之后才一夜爆紅?究其原因是信息的不對稱。在這12年里,洪崖洞一直都那么美地站在那兒,大多數的人卻并不知道。后來,人們怎么一下子就全都知道了呢?
當然,重慶的網紅景點不僅有洪崖洞,還有李子壩輕軌站、長江索道、二廠文創園等也備受游客追捧。對于重慶旅游突然“井噴”,有聲音質疑說這背后是有關部門的刻意營銷推動,是刻意的炒作所致。對此,重慶市沙坪壩區旅發委主任李波予以否認:“不是政府組織炒作出來的,就是自發的。”
在李波看來,在重慶市成為“網紅城市”之前,“有一個鋪墊過程,各區縣特別是旅游文化資源最為豐富的渝中區和沙坪壩區在整合旅游文化資源、發揮資源優勢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
“網紅城市”紛涌而至
刻意營銷也罷,自發行為也好,洪崖洞火了,重慶火了。這兩年來的節假日,這里都是人頭攛動,熱鬧非凡。重慶的經驗告訴我們,你若盛開,蝴蝶不會自來,需要通過各種渠道讓大家知道你很美!
不能否認的是,這幾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網紅”提供了必要基礎設施條件。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資費的降低,加上短視頻、抖音等媒介手段的產生,還有各個社交媒體平臺的支撐,促成了“網紅經濟”的誕生,也促成了經濟領域內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生活消費模式等的變革,在新的經濟形態、經濟情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互聯網+”時代,個體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同時,人們分享、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途徑更加多元化,也更加便利化。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網紅經濟”,需要社交媒體平臺的支撐,同時也推動著社交媒體發生著大變革,以網絡平臺為支撐的交流和信息分享方式,成為“網紅經濟”的重要特征。
在“網紅經濟”的帶動下,近年來還涌現出許多“網紅城市”,除了重慶,還有西安、成都、廈門、蘇州、杭州……。西安的摔碗酒、成都的“巴適”等等,昔日人們未發現之美,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媒介展示在人們面前,誘惑著人們去一探究竟。
除了那些已經被人們發現和等待人們發現的美景,未來將有更多有內涵、有韻味、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如雨后春筍般顯現出來。
更多的“網紅城市”可期
“中經文化產業”發現,已經“現身”的“網紅城市”多是歷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國務院公布了13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875片,確定歷史建筑2.47萬處。
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在介紹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情況時表示,在沒有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之前,其實各地都在做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修繕,包括對歷史保護街區道路、管線的改造提升,還有一些公共服務的補充,也包括對房屋本體的修繕等。
許多曾經安靜地藏在歷史中的景色,在精心修繕重建以后煥發出驚人的美艷。比如河坊街,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兒”,也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經貿中心;運河邊的橋西直街,在明清時期因交通便利沿河筑店者眾被稱為“北關夜市”。如今,這兩個區域成了杭城兩處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今年5月1日起,一條城市歷史文化教育公交專線開通,連接了這一南一北兩條古街,并在沿線串聯起浙江展覽館、陸游紀念館、富義倉遺址公園等一系列地標古建、主題公園。
黃艷還指出,今后,符合條件的歷史街區的維修、維護、改造工作,可以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在翻新老舊小區的同時,像“繡花”一樣來推進歷史街區的改造修繕。
在廣袤的中國土地上,有太多的歷史故事可以娓娓道來,有太多的歷史遺跡可以令人流連忘返。隨著全域旅游的推進,隨著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進行,未來134座“網紅城市”,甚至更多的“網紅城市”,在不遠的將來等著我們用腳步去丈量,用鏡頭去記錄,用網絡去傳播!
延伸閱讀
“網紅城市”如何才能一直“紅”?
“網紅”不是什么新概念了,隨著網絡傳播手段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或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都有可能在一夕之間火遍大江南北。不過如今“網紅”的隊伍中又增加了“新成員”,那就是“網紅城市”。重慶、西安、濟南、廈門等越來越多的傳統二三線城市,紛紛成為吸粉迅速的新晉“網紅”。
從重慶和西安的報道中可以看到,獨特的城市景觀通過網絡手段傳播,迅速帶熱城市品牌,吸引大量游客蜂擁而至,也給城市帶來了大量的相關收入,“網紅城市”之名不脛而走。比如重慶的洪崖洞,以前只能說是小有名氣的地方景點,但是在2018年五一和端午小長假期間的旅游統計中,躋身到全國最熱門景點的前三位中。
正如有些專家所言,這些“網紅城市”的出現,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城市營銷的覺醒。通過對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資源的系統整合,找到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發展路線,通過樹立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廣泛吸引更多的可用社會資源,來推動城市良性發展。以前的一二線城市會通過一些大型活動進行城市品牌營銷,而如今出現的“網紅城市”則是借助互聯網的交互傳播特點,尋找到樹立城市品牌的又一支點。
“網紅城市”的火爆對城市發展的益處已不需多言,但透過這份紅火,應該有更多的思考。“網紅”的特點一般都是“紅”得迅速,但被人遺忘的速度也不慢。對于這些城市而言,防止曇花一現的火爆就更為重要了。
一方面,有媒體報道,因“網紅城市”火爆,這些熱門景點游客暴增,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安全保障存在隱患、景區周邊管理出現混亂、影響城市市民生活等一系列問題開始暴露。在經歷了最初的火爆之后,如何借“網紅”之勢,提升城市各方面的管理水平,給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給當地市民更好的生活改善將是決定“網紅城市”能走多遠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要想把流量變成實實在在、長長久久的消費,需要當地政府更積極地參與和推動。
對于既有的“網紅”景區周邊,可以開發更多差異化的產品、線路,利用豐富的活動、精彩的體驗項目來“留客”;
同時抓住城市成為“網紅”的機會,更深入地挖掘城市資源,進行更豐富多元的城市營銷,讓城市旅游進入更良性的發展循環中。
對更多想成為“網紅”的城市來說,找到自身獨特的資源更為重要。可以看到,無論是重慶的洪崖洞,還是西安的永興坊,這些城市景點景觀,都是極富文化特色并一直都是當地用心打造的城市名片,在爆紅之前,實際上已經是極具層次與質感的城市景區商業中心。正是這種歷史文化的深層次體驗結合上現今游客對體驗式觀光的需求,再配上網絡傳播的效力,才有了“網紅城市”的火爆。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城市景觀等積淀,而是依靠單純的網絡操作,進行簡單的抄襲和跟風,也很難“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