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 長隆,景區智慧游是雪中送碳還是錦上添花?
2019-07-17
來源:環球旅訊
7月13日早上,在逼近35度的高溫下,長隆歡樂世界的售票處依然被汗流浹背的人群包圍。家長們幾乎是一邊排著隊,一邊吆喝著旁邊脫韁野馬般的孩子。
從7月13日到9月1日,長隆歡樂世界推出“泡泡狂歡節”。無論主題還是時間,都明顯是為了變著花樣哄從教室中解放出來的小游客。
同時上線的還有高德地圖(下稱“高德”)與長隆攜手打造的“一鍵智慧游長隆”。在進入大門后的不遠處,寫著“長隆歡樂世界高德智慧景區”并附上二維碼的告示牌吸引了部分游客掃碼查看。
長隆歡樂世界智慧景區是長隆與高德地圖攜手打造的首個主題樂園類樣本。本次合作,高德面向游客上線“一鍵智慧游”功能,且基于智慧景區開放平臺為景區提供“智慧景區管家”服務。
未來雙方還將積極探討更多科技創新上的嘗試,把“一鍵智慧游”模式運用到長隆集團旗下其他主題公園和酒店的運營體系中。
高德為游客的游玩線路“出謀劃策”
在高德地圖中搜索“長隆歡樂世界”,點擊手繪地圖便是“一鍵智慧游”的頁面。游玩項目、表演、門票、酒店、交通、美食、景區服務等信息都可以從中找到。
高德之前也與烏鎮、云臺山等景區打造智慧景區,但這次,高德首次與國內景區合作推出線上動態排隊功能,讓游客可以看到每一個景點的即時排隊所需時間,但不能實現線上預約排隊。此功能主要為了幫助游客合理安排游玩時間。
另外,游客可以查看不同表演的演出時間、時長,高德會在距離演出開始前15分鐘提醒游客及時前往。高德地圖智慧出行業務總經理吳澤駒表示,高德與長隆雙方已打通許多動態信息和數據。
目前這些功能都只在高德上實現,在長隆的App以及小程序上還沒體現出來。高德方面表示,正在與長隆積極探尋更多合作。
結合長隆的官方推薦線路,高德為家庭、情侶、朋友等群體推出了不同的游玩線路,每條線路涵蓋十到二十個項目,并顯示出兩個間隔項目的路程以及線路的總路程。不過目前這樣的游玩線路僅3條,在個性化、多樣性上還需多探索。
考慮到長隆的家庭出行游客較多,項目還被分為“刺激”和“親子”兩類,且可以通過身高篩選出適合孩子游玩的項目,為安全上了一道保險,這也體現出了設計者的細心。
吳澤駒表示,這些功能都是根據主題樂園類景區的游客痛點來設計的。“長隆歡樂世界一共有70多個游樂項目,當游客進入園區,最關心的是怎么走、游玩哪些項目才能省時、省力、盡興,大部分游客一時間是拿不出這樣的計劃的。”
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總經理兼長隆歡樂世界總經理蔣敏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長隆近幾年來致力于數字化轉型、建設智慧景區,已經推進移動端購票入園、全園移動支付等服務,本次與高德的合作是出于提升游客體驗。“高德在產品服務方面不僅考慮客人,也考慮景區對提升管理、改善體驗的需求。”
針對景區,高德為長隆開放“智慧景區管家”服務,包括長隆集團旗下的酒店、樂園、度假區、大馬戲等均可以在線、自主完成園區內位置信息的維護和更新、上傳景區圖片等等。
“我們選擇長隆,長隆也選擇了我們,這是一個強強聯合的結果。”吳澤駒稱,高德看重的是長隆歷史悠久的品牌,也看到了客源不斷變化的景區對于信息服務的迫切需要。
不求盈利為公益
2018年起,高德地圖加速“從出行向出游延伸”的業務布局。據了解,早在去年1月,高德地圖曾聯合原國家旅游局共同發布“全域旅游信息服務系統”。
2018年9月,高德發布智慧景區開放平臺。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高德為景區提供一站地圖游中國、大數據中心、地圖管家、全域營銷四大能力。云臺山是高德打造的首個智慧景區,緊隨其后的還有烏鎮、西湖等。
同樣是阿里系的飛豬在去年9月升級了未來景區戰略,首個未來景區樣板間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在杭州亮相。
飛豬未來景區的業務功能模塊主要有包括:智慧票務、智慧導覽、旅游新零售、物聯網解決方案、支付解決方案和景區大腦。其中導游、導航、主題玩法等與高德的智慧景區有相似之處,但除此之外還涉及許多解決方案。
據《北京商報》報道,截至今年3月,高德已經上線11家精品智慧景區以及超500家標準型智慧景區。2019年,高德計劃上線超過100家精品智慧景區。
“人文觀光類景區中游客更關心的是哪里有好吃的、有什么特產。主題樂園中游客更關心怎么玩、排隊需要多長時間。未來我們還要嘗試更多業態,在每個業態中打造標桿。”吳澤駒說。
“大家的思路和技術能力其實都是相似的,就看服務和體驗做得怎么樣。”吳澤駒認為,現在許多用戶都有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取向,高德貼心的服務一直是吸引用戶的一個關鍵。
另外,相較于同行,高德很大的一個特點在于免費向合作伙伴開放。
“一個企業如果都是向錢看,那就沒有意思了,阿里現在也沒有對高德提出什么樣的盈利目標。”吳澤駒稱,高德的開放平臺還是帶著公益性質,以完善服務范圍、豐富產品為主,與阿里的文旅產業進行協同。
后記
自從智慧景區的概念興起,各個企業都投入到打造智慧景區中。大公司包括互聯網公司如BAT、旅游企業如攜程、美團,小公司包括各式各樣的科技公司、硬件提供商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智慧景區。如果進行分析,會發現目前的智慧景區解決方案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可以被游客感知,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讓游玩更加便捷有趣。例如智慧講解、智慧導游、路線規劃、AR導航、手繪地圖、動態信息推送、精準營銷、互動、線上購票等等。
另一類是面向景區,提升景區管理能力、IT能力,以達到保證游客的安全、提升效率、間接提升游客體驗感的效果。例如支付解決方案、物聯網解決方案、新零售、智慧安防、流量控制、刷臉入園、游客畫像分析等等。
但在真正體驗時,許多功能達到的是錦上添花而并非雪中送炭的功能,例如AR導航、手繪地圖、虛擬景觀等。而對于景區來說,引進這些解決方案需要投入成本,并非所有景區都能承擔這部分支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科技是否能支撐這些解決方案而不是幫倒忙也是值得商榷的,畢竟因為某些刷臉入園或者電子驗票機器不靈而造成排長隊的現象也不少見。
景區存在的其他痛點,比如過分依賴門票收入、入園后二次消費促進不足等,科技能多大程度上進行賦能,這些都還在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