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文旅融合寫在太行山下
2025-03-19
來源:中國新聞
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山西晉中祁縣劉家堡村積極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立足特色區位優勢,以農村品質提升為基礎,以鄉村產業發展為支撐,融合“農文旅”要素,推動鄉村文旅高質量發展,“小鄉村”迸發出“大活力”。
初春時節,這個常住人口僅300余人的小村莊,王維塑像靜立村口,王維紀念館、少年科學院、靈境文創空間、山居秋暝民宿等建筑林立,白墻灰瓦上點綴著王維詩意墻繪,亭臺水榭中涌動著來自省內外參加研學的學生和絡繹不絕的游客。
從2021年開始,在縣鄉支持下,劉家堡村累計投入資金340萬元,完成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居綠化、污水凈化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栽植景觀苗木700株,安裝LED路燈40盞,硬化路面2000米,立面改造15000平方米,清理垃圾120噸。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王維水墨小鎮項目落戶到劉家堡村,研學、文化等項目必須要找到一處風景秀麗、人文薈萃的選址,緊鄰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區位優勢,王維水墨小鎮將自然生態與人文底蘊深度契合,藝術氣息與濕地景觀相映成趣,傳統文化和科技研學花開并蒂,助力劉家堡村形成“生態和文化相輝映、歷史與科技相交織、農業和文旅相融合”的優勢路徑。
隨著王維水墨小鎮一期工程建設,村集體采用“支部+企業+農戶”模式,以土地、房屋等資產入股,還將上級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的60萬元資金以優先股模式反向質押給王維水墨小鎮項目,按該項目收益的10%進行分紅。
這一舉措不僅誠心實意支持了項目發展,也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注入新活力,還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收益,并解決本村及周邊村120余人就業,實現顧家、掙錢兩不誤。
有的村民在王維紀念館擔任講解員,向游客講述王維詩詞、水墨文化;有的在民宿和農家樂中從事服務工作,為游客提供貼心的服務;還有的參與到研學項目中,為孩子們帶來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
如今,王維水墨小鎮二期工程已開工,8個月后溫庭筠花間詞舍、祁奚書院、王勃詩杰學館、王之渙詩文館、河汾文中子書院、藝術家主題工作室集群等建筑將在昌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之畔拔地而起。
二期項目將在藝術展覽、團建會議、王維IP衍生文創、城市數字IP孵化等領域互相賦能、共生共建,為劉家堡鄉村全面振興添加更多路徑。
2024年,王維水墨小鎮以全新思維制作的“祁縣王維城市數字人”入選“山西文旅數字化應用創新案例”,讓靜態的名人文化、晉商文化等文化遺產活躍起來,實現了可持續、創造性傳承。同年,王維水墨小鎮被市教育局授予“晉中市研學游學基地”。劉家堡村與昌源河沿線村莊“抱團”發展,及時推出主題研學路線,并配套了誦讀唐詩、對話王維、體驗漢服等一系列特色項目,吸引了一批批研學團隊前來體驗。
研學項目,不僅涵蓋了現代科技領域的電腦編程、木工體驗、模型制作等,還融入了傳統文化的精髓,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科技與文化的完美交融。自研學課程推出以來,已接待研學學生1.3萬余名,接待游客1200余人。
同時,靈境文創空間的數字賦能將持續升級,AR技術還原王維詩詞場景、AI互動講解王維詩歌等新體驗正在研發。閆傳明說,計劃開發“王維摩詰村元宇宙”虛擬社區,讓游客線上沉浸式體驗盛唐文化。村里的閑置農宅也正改造為特色民宿,預計帶動就業崗位再增30%。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讓劉家堡村發生蝶變,隨著王維水墨小鎮二期工程的推進,這幅以生態為紙、文化為墨、產業為筆的鄉村全面振興畫卷,正向著更廣闊的天地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