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津派文化故事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2025-01-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強化資源整合,打造文旅特色IP矩陣。天津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融通性、開放性、創新性特點。要打好海河牌、用好洋樓景、念好“山海經”、做好融合事,圍繞樓、河、海、山、煙火氣和“近代中國看天津”等內容,整合都市、鄉村、文藝、體育、工業、港口、海洋等特色資源,串珠成鏈,打造天津文旅特色IP矩陣,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刻內涵的天津城市文化整體品牌,不斷深化內容支撐、創意提升和價值挖掘,發展文旅經濟、促進文旅消費,切實把文旅“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2024年,一場場在橋邊奏響的音樂會成功“出圈”,吸引了八方粉絲。每到周末與節假日,這里成為外地游客與本地市民共赴海河之畔的熱門打卡點,已然成為天津文旅的一張嶄新名片。“海河兩岸,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橋邊音樂會于其間優雅綻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天津獨特的文化氣質。”李茁還提到,今年相關部門將進一步豐富橋邊音樂會的演出形式,誠邀更多高水平藝術團體加盟,把更精彩的文化演出帶到民眾身邊。
“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匯傾情打造了8個系列精彩活動,每一場演出都是一次美麗的邂逅,匠心獨具又別具一格。“如約的邂逅”通過交響樂的形式展現天津中西交融的城市魅力;“相約的邂逅”讓市民游客相約岸邊碼頭,共賞水邊音樂會;“初見的邂逅”以民樂二十四節氣為主題,奉上多元要素融合的音樂演出;“如期的邂逅”通過鋼琴的旋律和優美的歌聲喚起市民游客心中的浪漫情愫;“緣起的邂逅”將以民樂形式帶來系列文藝匯演,讓市民游客領略天津城市文化的“接地氣”和“煙火氣”;“魅力的邂逅”以純凈、優美的天籟童聲演繹東西方經典音樂作品;“浪漫的邂逅”將帶來多種形式的快閃演出,讓市民游客在海河岸邊與藝術不期而遇;“宛轉的邂逅”則將在城市地標摩天輪下,帶來國粹經典京劇、昆曲彩唱等體現天津“韻”味的藝術小品。
橋邊音樂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直播平臺觀看量高達400多萬人次,全網相關內容瀏覽量突破一億。這些數字背后,是廣大市民與游客對天津這座城市的熱愛,以及他們對高品質文化生活的熱切期盼。
在我國史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漢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這其中,保存最為集中、最為完整,建筑藝術最為多彩、最為絢爛,人文內涵最為廣博、最為耀眼,當屬五大道。回溯近代百年,諸多風云人物匯聚五大道,在那些風格各異的小洋樓里,他們留下了生活與工作的印記,賦予了建筑獨特的氣質與精神內涵。這些人物的傳奇人生故事,不僅讓洋樓更具韻味,也共同塑造了五大道這一底蘊深厚的歷史街區。
近代中國,天津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它既是國際通商口岸,又是清末民初北京政治舞臺的后臺,居住生活在這里的近代著名人物數不勝數。位于和平區重慶道的“五大道”因全部為外國開辟的租界,政客、軍閥、名人云集,成就了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
五大道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和成都道五條街道,它們呈扇形分布在市中心,總長度約13公里。道路兩側歐陸風情的小洋樓一幢連著一幢,風格造型沒有一座雷同,讓人目不暇接。
目前雖已有部分名人故居成為旅游熱門景點,諸如張愛玲舊居變身的特色咖啡店、聲名遠揚的梁啟超紀念館與慶王府舊址等,但五大道的名人故居資源猶如一座尚待深挖的寶藏,還有眾多值得進一步發掘的地方,以更好地展現天津的歷史文化魅力。
“天津是一座個性鮮明的城市。”天津能工巧匠云集,匯聚了各種奇思妙想,孕育出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等眾多聞名遐邇的工藝名家與流派。這些傳統手工藝,是天津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歲月沉淀下來的瑰寶,無疑是天津獨特的文化符號,向世人展示著天津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在當今時代,我們肩負著傳承與創新的重任。廣大從業者應在傳承優秀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為非遺文化注入新活力,實現提質煥新,生動講好津派文化故事,讓天津的傳統手工藝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
2024年,天津舉辦特色文旅活動和惠民演出1.3萬場次,接待游客2.6億人次。
2025年,天津將做活文旅體融合文章,實施津派文化精品創作計劃、“引客入津”行動和“天津禮物”計劃,加快建設都市型、體驗式、年輕態、人文韻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據悉,為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天津日前推出“五新二十策”實施方案,發出了天津文旅的“520”硬核表白。按照目標計劃,到2027年,天津全市接待游客數量達到3.2億人次,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