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深度融合 助推內蒙古鄉村振興發展
2024-12-25
來源:央廣網
近年來,內蒙古以農文旅深度融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發展,整合鄉村豐富的自然、農業資源,挖掘深厚文化底蘊,發展特色農業及鄉村旅游,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創新經營模式、開發文創產品、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方式,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使得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內蒙古按照鄉村旅游重點村“一村一規劃”原則,對有潛力的鄉村整體規劃設計、分類指導建設,培育了一批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的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鎮平安村,是興安盟“曉景計劃”的起源地,這里的鄉親們可以通過“曉景農旅”微商城,將農特產品從田間地頭送到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
2013年,大學生村官齊曉景帶著村民在平安村開啟創業之旅,此后幾年間,展翼合作社和番茄公社相繼在平安村扎根。
平安村的鄉親們也開始投身鄉村旅游,通過采摘餐飲、民宿開發、農耕研學等多種方式,將生態、生活、生產融入鄉村振興。自2022年開園以來,番茄公社累計接待游客20萬余人次,旅游增收達800余萬元,新增就業崗位67個,帶動周邊100余位農戶參與合作銷售、務工,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從2019年前戶均收入不足5000元,到如今取得的成績,平安村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實現了“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的蝶變。
平安村的蛻變,不僅是經濟上的飛躍,更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借“千萬工程”之東風,在“曉景計劃”的引領下,平安村還注重培養和引進人才,通過搭建平臺、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吸引了一批有知識、有技能的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青年人才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技術,還帶動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轉變,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
內蒙古鄉村駐村書記們想方設法幫助村民闖路子、出點子。在第七屆內蒙古非遺年貨節暨內蒙古老字號、就業幫扶車間展銷會上,310個商家、近萬款產品參展,駐村書記們參會推介,忙得不可開交。
在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哈樂鎮德勝營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帶動下,駐村書記們紛紛變身好物分享達人,拍攝短視頻,幫助鄉親們把“好產品”轉化為“好收益”。非遺年貨節期間,駐村書記們拍攝的短視頻點擊量過萬,線下銷售達10萬余元。以幫扶特色文旅開發為著力點,內蒙古采取項目扶持等模式,發展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
興安盟阿爾山市是文化和旅游部的定點幫扶對象,也是新興的旅游目的地。按照“慢種慢養慢生活”的產業發展理念,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走出一條種植、養殖、民俗、民宿多元并舉新路徑,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
西口村也是遠近聞名的藝術村,主題不同、風格各異的墻繪將村子裝點得五彩繽紛。西口村還對文化特色進行提煉,打造文化IP,開發設計出“西西”“皮皮”“呆呆”等文創產品,并利用“阿爾山鄉村振興直播站”開設電商店鋪,組建新媒體團隊,塑造西口旅游品牌。目前,西口村在抖音、快手平臺的官方賬號瀏覽量接近千萬。
來西口村的游客越來越多,對西口村的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提升西口村鄉村旅游文化內涵、豐富游客體驗,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在西口村開展了“鄉村旅游藝術提升行動”實踐探索,發揮行業優勢,與當地幫扶掛職干部一起,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院校走進西口村,對鄉村民宿、旅游特產商店、超市、餐館等業態進行藝術化改造提升,許多游客慕名而來。
通過舉辦杏花節、鄉村藝術季等活動,實現年均接待游客1.3萬人次、村集體增收25萬元。村里的農牧業、文化藝術和旅游業實現了深度融合發展,多元融合共同推動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文化繁榮賦予了鄉村旅游獨特內涵。內蒙古還通過“村晚”大舞臺讓老百姓展示才藝,通過非遺線路串聯起各個村落,吸引游客體驗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同時,內蒙古將非遺融入農莊牧場、鄉村民宿、民俗演藝等鄉村旅游業態中,煥發了鄉村新的生命力。2023年,赤峰市喀喇沁旗、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入圍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
今年以來,內蒙古以“北疆文化”為引領,聚焦游客最關切的問題,在持續強化自駕游首選地、露營游佳選地、度假游必選地、康養游優選地建設的同時,把做“好”與做“活”貫穿到鄉村旅游各環節中。
為滿足游客對鄉村旅游體驗的新需求,今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旅游民宿發展現場觀摩會在烏蘭察布舉辦。會上明確提出,各地發展旅游民宿應結合當地實際,找準定位,加強規劃,利用市場和資源優勢,優先發展自然環境和文化背景優越、基礎設施完善的鄉村,讓“小民宿”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大產業”。今年,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烏蘭哈達望山民宿獲評全國甲級旅游民宿,成為自治區第二家甲級民宿。
為引導民宿產業規范發展,內蒙古推出一批有故事、有體驗、有品位、有鄉愁的旅游民宿,策劃推出百余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培育“民宿+文創”“民宿+研學”“民宿+康養”等系列主題,推動鄉村文旅風景變成研學課堂。
內蒙古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規模穩步提升,經營主體不斷壯大。2023年,全區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牧業經營主體4924家,從業人數14.79萬人,年接待人數3356.74萬人次,營業收入70.99億元,其中農副產品銷售收入23.02億元,休閑農牧業帶動15.77萬戶農牧民致富。
到2025年,內蒙古將力爭打造10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0個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200個自治區級美麗休閑鄉村、20個自治區級休閑農業重點縣,培育一批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一批可學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成功模式,助推休閑農牧業與鄉村旅游形成百億級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牧業產業化、品牌化,并同發展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增加農牧民收入——內蒙古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藍?!闭诒簧疃燃せ睢?/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