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影院|精品麻豆免费观看精彩内容-91麻豆精品-麻豆免费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鄉村振興新模式 走特色農文旅新道路

2024-11-25

來源:新京報

目前,北京多個山村在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一套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村莊里開村播、建鄉咖,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農文旅發展之路,徐徐鋪開。

打造示范片區,融合發展農文旅體商

國農港供銷村播產業園坐落于平谷區大興莊鎮周莊子村,占地420畝,由大興莊鎮人民政府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建立,20246月正式啟動運營。

在整體打造前,這是一片荒地、廢棄坑塘。2020年,以世界休閑大會舉辦為契機,圍繞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平谷區全面啟動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對這塊區域提級改造,把荒地、廢棄坑塘等變成濕地公園。今年,大興莊鎮在10個村1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挖掘農業多功能、鄉村多價值,打造農、文、旅、體、商融合發展的示范片區。

國農港供銷村播產業園負責人介紹,培訓共45天,課程全免費,學員們既能聽理論課,還能進直播間實操。自運營以來,村播產業園已開辦3期“一村一品一網紅”鄉村再就業電商主播培訓,領跑150余位鄉村素人主播,全部學員商品交易總額達22萬元。產業園負責人王盛江介紹,產業園已招引聚集企業170家,入駐主播105人,建有展示中心、選品中心、萬兆直播間、元宇宙直播間、共享直播間等基礎設施,村民可以無憂做主播,前期的貨盤儲備、后期的售后服務等,均由產業園包辦。

國農港智慧云供銷村播產業園創新“政府+企業+高校+行業”四方協同的合作模式,形成了“供銷+直播+產業”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將以五大優勢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產業“三個效益”邁上新臺階。一是打造供銷系統華北地區最大的戶外直播基地。中心園區占地420畝,已建成集展示、選品、室內直播等功能于一體的功能區3300平方米,品牌直播間30個,其中戶外直播場景300畝,有力促進了MCN機構、電商企業、直播達人孵化。二是發揮供銷合作社在產品、平臺、渠道、網絡等方面的優勢,著力打造全產業鏈村播產業園。三是打造全國首例商業化運營的萬兆光纖村播產業園,確保直播網絡高速、穩定、安全。四是設有8K-3D直播間,可實現虛擬演播畫面的靈活調換。五是打造了全國首個空中直播基地。未來三年,產業園計劃引進直播電商企業300家以上、服務機構30家以上、合作企業100家以上,實現總產值超百億元、企業稅收3500萬元以上的目標。

立足少數民族村,發展特色農業休閑項目

大周各莊村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70%以上,是一個滿族村。滿族文化,是村莊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升級改造的滿族文化廣場注重保留滿族元素,如廣場內的二魁摔跤銅人便來自懷柔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二魁摔跤”。此外,因村內滿族人柳姓居多,新建的公園也栽種了不少柳樹。

2023年,大周各莊村獲批北京市“百千工程”之懷柔區“科學田園·漁陽北房”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潮河、白河、雁溪河三河在這里交匯。下了通懷路行車三分鐘便到了大周各莊村,在這里,還隱藏著一個農文旅集合地。漁陽郡·四時里田園也是大周各莊村的一大亮點,它融合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現代科技,打造了一個集科學研學、農業體驗、漁陽文化、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田園體驗基地。從特色稻田種植體驗到爐烤面包,再到水培蔬菜大棚和為鄉村注入新活力的“村咖”,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感受到了農耕文化的魅力和科技的力量。

漁陽郡·四時里田園注重農游結合,立足文旅融合,農耕研學體驗、古裝游園打卡、沉浸式文藝表演、蔬菜種植觀光等活動寓農于娛、寓教于樂,在推動北房鎮精品農業建設,推動懷柔現代都市農業發展上,發揮出引領示范作用。同時,這里通過對懷柔優秀歷史文化的挖掘,對古郡漁陽的重新演繹,讓田園文化的厚重底蘊,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來到懷柔,領略古郡漁陽新北房的田園秀色。

大周各莊村黨支部書記介紹:“四時里田園帶動了村民的就業,其中有30余人實現再就業。另一方面,租金的70%收益分給村民,也為村民帶來了增收。

激活民俗產業,開拓保水富民路

水庫移民村歷經多次創業、多次轉型后,從低收入村蝶變成為全國文明村、北京市首批“百千工程”示范村。近日,首都文明辦2024北京創城精品線路媒體探訪團走進密云區溪翁莊鎮尖巖村,探訪鄉村振興與城鄉文明融合發展新路徑的成功密碼。

走在尖巖村里,以密云印象為品牌的精品民宿十分亮眼,和鄉村相融合的設計風格,讓人忍不住想進去一探究竟。密云印象是尖巖村引進的精品民宿品牌。村里采用“企業+村集體”的合作模式,由村集體整合村內閑置資源,統一和密云印象簽訂合同,企業將經營流水按比例返還給村集體作為收益,并逐年遞增。目前,全村已經打造精品民宿20余戶。密云印象進村后,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也帶動了村民加入民俗旅游產業,如今,全村的民宿發展到了180余戶,實現了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今年,尖巖村在密云印象的幫助下,還打造了風景絕佳可觀賞紅葉的尖巖村北山木棧道。

2015年起,栗子宴成為撬動尖巖村鄉村旅游的特色名片,民俗飯莊從最初的8戶發展到如今的40余戶。2018年,村民林文瑛參與村內組織的技術培訓,將自家小院改造成民俗飯莊,用“栗子宴+水庫魚”的組合吸引眾多旅客消費。除了民俗飯莊之外,尖巖村還對10多個院落進行升級改造,引進“密云印象”品牌,與村集體合作打造20多家精品民宿,村集體每年增收近50萬元。

除了旅游與民宿產業,尖巖村還建設有蔬菜大棚10多棟,主打原味西紅柿等特色農產品,通過售賣、研學等實現平均每棟年收益6萬余元,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促進群眾增收。

過去十年,北京市10個遠郊區的2.3萬余處閑置農宅已盤活利用1萬余處,鄉村“沉睡”資源變資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2021年,農村集體資產近萬億;全市村級股份分紅總額54.37億元,135.88萬農民股東獲得分紅,人均4001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實現市、區、鄉、村四級全面覆蓋。全市7240家農民合作社、3735個家庭農場積極興農富民,成為新型經營主體中的“領頭羊”……改革創新讓一個又一個“小黑垡村”大步邁向全面小康。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