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千年文化對話 觸摸正定古城的city感
2024-08-02
來源:新華網
河北正定,古稱常山、真定,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千古之美,可尋可看。漫步正定,一見傾心。
璀璨的歷史文化
正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面積不大,卻匯集“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等不同朝代的建筑文物。在正定,一磚一瓦都是文化,漫步城內,深深感到歷史長河奔流而過。
知之深,愛之切。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習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多次強調要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指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在正定工作期間,他身體力行推動文物搶救和保護工作,組織文物普查、修復古寺古碑、健全保護制度,將古建、古樹、古文物劃定保護范圍、建立明確保護標識……正是這些高瞻遠矚的理念和決策,保護了正定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惠及了正定幾十年的發展。
古城記憶可見可觸,歷史文化可感可知。正定歷史建筑“九朝不斷代”,形成了國內罕見的珍貴古建筑群,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被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譽為“古建筑藝術寶庫”。
開元寺的鐘樓,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唐代鐘樓。鐘樓上懸銅鐘一口,造型古樸。銅鐘懸掛在木結構鐘樓上,千年不墜,堪為一大奇觀。開元寺南遺址發現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個歷史時期連續的文化層疊壓,出土文物7000余件??脊努F場建成遺址廣場,將正定的往事與美呈現。
正定古城是有著千余年建城史的河朔重鎮,自唐至明清一直為府、州治所。開元寺南遺址是一處典型的古今重疊型城市遺址,經過六個年度的考古工作,闡釋了唐至明清時期古城的發展脈絡,為古今重疊型城市考古提供了范例。
“京外名剎之首”隆興寺。在集建筑、雕塑、壁畫藝術于一身的摩尼殿內,被稱作“東方美神”的倒坐觀音,坐南朝北,體態松弛,神情閑適。隆興寺大悲閣內,有我國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銅鑄立佛——千手千眼觀音銅像。當年,宋太祖趙匡胤下令鑄造大悲菩薩銅像,這尊高達21.3米的銅像,歷時4年完成,體現出工匠的創造性。
“憑欄送目,可撫四塔”,當年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登上陽和樓,寫下感慨。他稱贊陽和樓“莊嚴尤過于羅馬君士坦丁的凱旋門”。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評價,這是一座“偉大而高貴的城市”。他寫道:“哈寒府(真定)是一座貴城。城中民恃工商為業,饒有絲,以織金錦絲羅,其額甚巨。”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舴以谒闹袊眯腥沼浿性u價正定府:這里的道路四通八達。
唐咸通元年,義玄禪師受邀前來臨濟寺任住持。寺內的澄靈塔,為義玄禪師衣缽塔。宋代,日本僧人榮西來宋參學,把臨濟宗傳入日本。據悉,時至今日,日本佛教界經常來臨濟祖庭交流訪問。臨濟寺和澄靈塔,成為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
古今與中外交融
在充滿人間煙火的古城夜游打卡,外來游客感受到它的古韻和繁華,本地百姓樂享小城的恬適和幸福,古今與中外在這里交匯交融。作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正定有和諧的氛圍和迷人的夜景,而且這里的人非常友好。正定這幾年發展非???,依然保持了古風古韻的建筑風格,讓人感覺濃厚的歷史展現在面前。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接力踐行“旅游興縣”發展戰略,把實施“旅游興縣”和傳統文化保護相結合,以文旅融合激活寶貴遺產活力,把古城風貌、文化文物特色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文物活起來”,走出了一條古城保護與現代旅游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文旅產業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