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麻豆官方视频平台-麻豆官网-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m553麻豆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龍舟“乘風破浪”促大文旅蓬勃發展

2024-06-05

來源:中新經緯

端午佳節將至,借龍舟之勢,打造城市名片,推動文旅消費,“龍舟經濟”熱潮正在興起。

龍舟:從端午節走出來的精神圖騰

賽龍舟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江浙地區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龍舟競渡盛行于吳國、越國、楚國,最晚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非常盛行。

在不少地方,龍舟已然成為民俗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鎮遠縣,其龍舟賽獨具特色,配套的民俗活動十分豐富,不僅因此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每年都會吸引不少中外游客。

與此同時,賽龍舟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項中華傳統民俗,也是一項競技運動。競技型龍舟競渡,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龍舟成為正式比賽項目。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上,龍舟作為展示項目亮相奧運賽場,標志著龍舟啟動了入奧程序。

以國內頂級龍舟賽事——中華龍舟大賽為例來看。比賽每年分多站進行,從長江流域的江蘇江陰到海南島的海灣,再到江西的鄱陽湖、甘肅九曲黃河等地都成功舉辦過分站賽。在觀眾方面,2015年東莞麻涌站的比賽共吸引了超過十萬人現場觀賽;2015年溫州站的參賽龍舟數量達到了203條,創造了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很多大型龍舟比賽都采取分站賽的形式,使不少城市都有舉辦比賽的機會,這也給城市提供了匯聚人氣、一展風采的機遇。許多城市以舉辦龍舟賽為契機,以賽促旅,以賽興城,讓城市知名度乘風破浪。

截至目前,現存與龍舟相關的企業970余家,其中,20241-4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10余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42.9%;從地域分布來看,湖南、廣東以及湖北,三地所擁有的龍舟相關企業位居前列,分別有130余家、120余家以及100余家;從成立時間來看,36.5%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5年內,成立于10年以上的相關企業占39.1%。

“龍舟經濟”火熱 展現傳統文化消費新活力

龍舟經濟是指圍繞著龍舟比賽而產生的一系列相關產業及相關活動帶動的經濟現象。它涵蓋了龍舟制作、裝飾、賽事組織、旅游觀光、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龍舟比賽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動相關地區的旅游業蓬勃發展。網絡公開數據顯示,僅2022年賽龍舟文化節三天時間內,貴州黔東南鎮遠縣就接待游客31.9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3.26億元。另據相關平臺數據顯示,因龍舟漂移而備受關注的佛山,端午假期的酒店訂單同比增長55%。

龍舟比賽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通過賽事舉辦和相關活動,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普及。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大樟溪畔的傳統龍舟制——方莊村。從明朝開始就有大量村民從事造船業,后來村民看到龍舟的商機自行設計、制造福州傳統龍舟。至上世紀70年代鼎盛時期,全村有十二家造船廠,從業人員達數百人。傳統造船技藝在這里傳承了數百年,方莊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龍舟村”。每年有200多艘龍舟從這里銷往全國,以及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

龍舟經濟帶動了龍舟制作、裝飾、器材制造、旅游酒店、餐飲等多個產業的繁榮。相關企業通過滿足參賽隊伍和游客的需求,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回報。龍舟文化的發源地——汨羅,現登記注冊的龍舟制造廠有20家,年總產值超過1.2億元,產品甚至遠銷至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通過舉辦龍舟比賽,一些城市成功地將自身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吸引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投資和生活。日前,廣東各地的龍舟訓練和賽事已經提上日程,端午節前后各種規模的龍舟活動。借著廣東各地龍舟比賽的東風,“活力廣東享趣游”為大家奉上一份精選的龍舟季游玩觀賽地圖,這里集合了包括廣州、東莞、佛山等地的20余場龍舟活動,除了能實地觀賞精彩熱血的龍舟賽,還能擁有更多端午傳統文化體驗。

充分利用“龍舟 互聯網”,探索龍舟產業與餐飲等協同發展

  2021年,中國龍舟協會就已制定《中國龍舟運動“十四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在促進龍舟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龍舟 互聯網”,探索龍舟產業與旅游、制造、文化創意、餐飲養生、醫療健康等行業的融合發展、互動發展,催生龍舟產業煥發新業態。

  此后,各地區緊鑼密鼓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福建福州出臺《福州市進一步推動龍舟運動發展實施方案》,四川恩陽出臺《恩陽區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主要目的都是推動體育產業與旅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城市發展名片,更好激發各方面的經濟活力。

眾所周知,龍舟運動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深厚的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也需要品牌化和市場化的介入。有業內人士指出,高水平的龍舟賽事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在品牌化和市場化上,政府除了在經濟上和政策上給予支持和扶助外,還應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到龍舟運動的市場開發,重點發展以龍舟競賽為龍頭的龍舟產業,拓寬龍舟運動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端午節臨近,賽龍舟有望承傳統文化之勢,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其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新潮。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