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文旅助力“百千萬工程”
2024-05-24
來源:金羊網
第二十屆文博會5月23日開幕,在第13號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創新展”,“文旅產業助力‘百千萬工程’”展區熱鬧非凡,廣東大力推動嶺南文化“雙創”服務“百千萬工程”的成果成效悉數展出。
同時,廣東21個地市紛紛圍繞“百千萬工程”等主題,結合各自文化產業發展特點與優勢,盡數展出特色文旅產品,展示文化產業發展亮點與成效。
資源活化成為文旅發展新法寶
本屆文博會開幕當天,來自汕頭的西門女子英歌隊現場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英歌舞,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欣賞。廣東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文旅資源豐富多樣。通過充分結合縣的優勢、鎮的特點、村的資源,廣東推動文旅融合提檔升級,為“百千萬工程”添力賦能,加速描繪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圖景。
陽江背山面海,鐘靈毓秀,“山、海、泉、湖、林、洞”等自然資源遍布全市。當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打造楹聯文化、風箏文化、海絲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2023年,陽江累計接待游客1459.5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6.92億元,與2022年同期同口徑相比分別增長65.3%和113.1%。
近年來,云浮大力推進磨刀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國恩寺(齋堂)、梁家莊園、國寶黃公祠等文保單位的修繕和展陳項目;加快推進紅色革命遺址修繕保護與活化利用,鄧發故居紅色氛圍文化提升布展項目順利完成;對云城區東西街活化提升,使得百年老街煥發生機,成為延續文化、留住鄉愁的又一重要地標。
“文旅+”成為地方出圈新方式
文旅品牌的塑造是增加關注度、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做深做精文旅產品,探索“文旅+美食”“文旅+體育”“文旅+非遺”“文旅+康養”等多樣玩法,廣東各地紛紛打響特色文旅品牌,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勝勢。
去年以來,汕尾這座海濱城市“火出圈”。據統計,2023年全年,汕尾接待游客3454.67萬人次,同比增長350.7%。通過舉辦“冬養汕尾”文旅品牌推廣活動暨首屆中國散文詩節、汕尾市開漁節暨“汕尾味道”海鮮美食旅游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非遺展示展演活動等一批重大文旅活動,汕尾不斷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梅州則借助五華縣中超主場賽事效應,策劃“一場球激活一座城”系列活動并獲評廣東省2023年度文旅促消費優秀案例。活動包括觀看精彩比賽、游覽美麗風景、領略客家文化和品嘗客家美食等多重體驗。正是借力這一活動,梅州這座城市的美譽度和產業活躍度不斷提高。
空氣鮮、水質鮮、物產鮮,城鄉美、自然美、文化美……湛江把“鮮美湛江”品牌建設作為提升城市發展能級,賦能湛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融入城市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創新理念、強化舉措,進一步提高湛江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潮州深入開展“非遺+旅游”“文物+旅游”,以潮州古城為引領,推動“流量”轉化為“留量”,帶旺旅游消費。
美麗經濟成為富民興村新業態
以文塑旅,以旅促產。借助文博會這一平臺,一批優質農文旅項目向更多人講述著“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雙向奔赴。
鄉村旅游蘊藏著巨大發展空間。在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廣東各地用好青山綠水優勢,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將鄉村的文化遺跡、特色建筑、民間技藝、田園風光等文旅IP資源進行整合與開發,積極構建鄉村非遺文化體驗游、生態農業觀光園、智慧農業產業園等新型業態。
茂名通過推進“百墟千村振興計劃”,著力打造油城墟、疍家墟、竇州墟、高涼墟、橘州墟5個樣板墟,激活農旅消費新熱點。同時,茂名建成鄉村振興示范帶“精彩100里”先行段、高州市甜美果鄉示范帶、信宜市“中國李鄉·山水雙合”等18條鄉村振興示范帶(風貌帶),涌現出高州元壩村、信宜雙合村等一批示范亮點村。
河源擁有眾多古村落、古民居。通過積極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舉辦追龍、忠信花燈節等非遺民俗活動和文藝活動,河源以文化項目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
鄉村游還帶動民宿行業火起來,讓村民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清遠清新三和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當地通過試點鄉村運營,讓這個無名小村變身美麗“民宿村”,大量游客到此欣賞自然風光和古樸建筑。據介紹,廣東近年來著力打造一批鄉村旅游住宿特色品牌,截至2023年末,已在“廣東省旅游民宿管理系統”登記的旅游民宿共1510家,同比增長36.9%。
文旅產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廣東各地深度挖掘自身資源,做深做精文旅產品,以“文旅+”打響地方特色品牌,大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