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化 懷化文旅新名片
2024-04-23
來源:華聲在線
爭春拼早,懷化按下文旅項目建設“快進鍵”。 4月22日,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高廟遺址博物館等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熱火朝天。
懷化文旅,全市有4A級景點16個,排名全省第四,但缺乏具有核心吸引力的“龍頭”產品,在全國甚至全省旅游版圖上辨識度不高、關注度不夠、存在感不強。
找準定位:打造農耕文化旅游名片
懷化是中國南方農耕文明重要發祥地,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湖南省著力打造文旅‘五張名片’,其中懷化具有打造世界級農耕文化旅游名片的獨特優勢。
這里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境內高廟文化遺址將中華文明史上溯到7800年前;這里農耕文化形態完備,安江雜交水稻紀念園、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分別呈現農耕文化的農業形態、商業形態、政治形態,以農耕文化為特色的旅游“金三角”迅速興起,新晉為備受青睞的網紅打卡地;這里農耕文化資源富集,活態保存的187個中國傳統古村落,點綴著農耕文明的滿天星河;這里農耕文化影響深遠,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安江工作生活37年,成功培育出雜交水稻,演繹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現代傳奇。
打造“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農耕文化旅游名片,奮力建設旅游“金三角”,成為懷化文旅打破困局的突破口。明確將文化旅游產業定位為懷化三大核心產業之一,為懷化打造世界農耕文化旅游名片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湖南省鄉村旅游節、湖南省農耕大賽、懷化市鏗鏘號子山歌擂臺賽等500余場節慶賽事聚集人氣、拉動流量。去年,懷化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4.19%、41.18%。“云端花瑤 雪峰年味”風情體驗游,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豐富業態:標志性工程建設快馬加鞭
懷化形成部門協作、市縣聯動的大旅游工作格局,精心實施一批彰顯農耕文化特色的地標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旅游配套工程,創新方式展示農耕文化內涵、豐富農耕文化體驗。其中,位于洪江市的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是首要標志性工程。
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被納入國家文化傳承發展“專精特新”工程項目儲備,將成為懷化、湖南乃至全國雜交水稻向世界宣教展示的窗口;高廟遺址保護展示項目,獲國家文物局批復,連同高廟遺址博物館,將成為懷化乃至長江中游高廟文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游+”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為農耕文化旅游名片的打造,注入新動力。
引入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大湘西區域中心,成為大湘西區域種業科技創新與“種業科技+旅游”的聚集地;加快建成雜交水稻制種及種植、柑橘標準化種植科研、雪峰山小葉黃精種子種苗研究繁育“3個1000畝”示范基地,推動“旅游+農業”;以安江柑橘交易中心、生態食品加工產業園等項目為載體,豐富“旅游+工業”……
以旅興農: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洪江市安江鎮下坪村,距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10公里,村道寬敞,花木掩映。村里的農耕文化展示廳吸引不少游客打卡;鄉村游泳中心、民宿太空艙、戶外露營基地等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通過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帶動,近年來,下坪村引進培育12家企業,基本建成集戶外運動、農旅采摘、鄉村度假、康體運動、研學旅行等于一體的旅游集聚區,形成傳統農業+電商、嬰幼兒用品制造+坪安食品廠等新型工業、鄉村旅游+戶外運動“三駕齊驅”的產業格局。
激活文旅“龍頭”連鎖反應,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將鄉村旅游作為農耕文化旅游的拓展延伸,進而實現全域旅游、鄉村振興,是懷化布下的一盤“大棋”。眼下,該市不少村鎮正圍繞農耕文化旅游“下棋”。
坐擁我國海拔最高、最大板塊、最原始的梯田群——溆浦山背梯田的溆浦縣葛竹坪鎮山背村,在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游集團公司支持下,通過打造觀光型梯田、舉辦插秧節活動、開展花瑤挑花研學游、開發高山大米等,帶來游客暴增。
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懷化縱深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已形成了雪峰畫廊、沅江水秀、古城商道、苗侗風情、紅色記憶等5大生態文旅精品旅游線路,成為湖南旅游重要目的地,充分展現了湖湘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