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機遇
2024-04-17
來源:人民網
2024數字中國創新大賽數字文旅賽道決賽在福建省龍巖市落下帷幕,來自全國25個省份、461名選手提交的329件作品圍繞“‘數’造文旅融合發展新機遇”的賽道主題爭奇斗艷、各領風騷,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建,為數智文旅高質量發展匯聚了新技術、描繪了新業態、構筑了新動能。
新技術創新文旅新場景
數字化時代,人與人的交互是以網絡媒體為介質。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特征:
一是新技術實現文旅資源畫像化網絡傳播。借助超高清攝像儀器設備,管理者、游客等利益主體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移動網絡巡游旅游景區(點),實現7*24小時全時、全域、全民單向超清圖片、視頻信息采集與線上體驗,這類作品有中國鄉村畫像、張家界智慧旅游、數智冰雪大世界等項目。
二是新技術實現文旅資源數字化存儲。借助無人機傾斜攝影、3D掃描成像技術、北斗定位系統支持,可以快速實現文旅資源的準確測繪、實景數據采集及三維模型的重構,為文旅資源永久保護與活化利用、實時預警提供基礎數字信息。
三是新技術實現文旅產品多元化體驗。借助VR、AR、裸眼3D技術支持,數字文旅資源信息實現從二維空間結構向三維空間結構的轉變,通過構建各類文旅元宇宙體驗空間,輔以數字孿生,可以實現文旅產品及其體驗場景線上與線下虛實融合,為游客提供高質量、超預期、多元化的觀感體驗。
四是新技術實現文旅營銷流量化運維。借助集成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平臺,實現文旅信息流、游客流、資金流一體化監測、引流和預警,提高文旅產業運營和維護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參賽作品所呈現的新技術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化的特性為文旅數據安全與應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業態創新文旅新體驗
數字化技術在文旅產業的廣泛應用不僅拉近了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時空距離,提高了旅游產品供給的豐富度、游客體驗的滿意度、管理部門的安全度,還有效延伸了文旅產業鏈,甚至為游客帶來超越感官的全新體驗。大力推廣示范文旅新業態,有以下三個方面特征:
一是靜態展示轉向活態參與。沉浸式演藝、夜游、展覽展示、街區與主題娛樂等新業態讓傳統靜態文旅項目活起來,吸引游客深度參。
二是單向感知轉向互動分享。 “旅游 文化”“旅游 音樂”“旅游 美食”等新業態不再局限于傳統觀光、休閑與度假產品給游客所帶來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的單向度感知體驗,依托數字化載體建立起來的“親游客”文旅活動消解了時空場域的明顯界線,重構文旅體驗的形式生成邏輯、時態生成邏輯、情感生成邏輯等,讓消費者的全方位體驗無限延伸、疊加、變幻,形成強烈的意識、行為和情感共振,實現了游客與虛擬現實時空場域互融互通。
三是個人消費轉向社會責任。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旅游 ”新業態要求文旅供給方和需求方不在囿于各自商業小利益,而要更加重視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發展的歷史責任,自覺踐行紅色旅游、鄉村振興、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社會正能量。
新動能創新文旅新活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就要求文旅業各利益主體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改善文旅體驗、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獲得感,充分發揮數智技術在出游預約、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費引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數智 ”充分釋放文旅消費新動能,通過“ 文旅”激發文旅新活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政府部門夯實新動能載體。以50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345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為標桿示范,依托數智技術推動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融入旅游產業鏈各環節,全面打通文旅產業鏈上下游,充分發揮旅游地新動能的大載體作用。
二是企業構筑新動能通道。順應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潮流,加快整合食住行游購娛等文旅大數據要素,以“全用戶”為核心,開發全域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連接公共資源、商業旅游、游客資源,提升文旅“全產業”的服務能級,并與數字身份、數字誠信、金融支付、數字消費等一起,構筑全域文旅數字生態新通道。
三是主客共享激活文旅新活力。萬物互聯互通時代,詩和遠方并肩齊行的終極目標是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深度游、微旅行、慢生活”逐步成為文旅消費新主流、新常態,“道路 ”“公園 ”“生活圈 ”帶火一批充滿煙火味、人情味的網紅IP,數智技術賦能旅游地“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從而進一步激活文旅新活力。
推動數字文旅產業智能化發展是當前的重要任務,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為游客提供全新的體驗和服務,通過開發一系列“數字科技 文化 旅游”產品和服務,彰顯新時代文旅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格局。
這既是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獲取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