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數字化轉型賦能智慧旅游
2023-04-23
來源:中國經營報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圍繞全方位建設“數字強市”總體目標,以數字產業化催生新動能,以產業數字化賦能新發展,構建出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核心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治理能力、數字生態體系“五位一體”的“數實融合”新發展格局。
“數實融合的本質是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全方位變革,二者融合發展可以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增強供應鏈韌性,也將催生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智能化生產發展、網絡化協同發展、服務化延伸發展,以及進一步推動產業綠色化轉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副所長蒲松濤指出。
提起拖拉機,或許很難將其與“智能化”聯想在一起。
但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拖”)新型輪式拖拉機智能制造工廠內,物聯網、GPS、智能終端機傳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這一傳統的農機設備擁有了“智慧大腦”。
“我們是國內首個新型輪式拖拉機智能制造工廠,實現新型輪式拖拉機7大系列、800多種機型的定制化混流生產,關鍵設備數控化率達到100%,生產效率提高30%,運營成本降低27.4%,產品不良率減低27.2%。”中國一拖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中國一拖利用5G網絡超大帶寬、海量連接、超低時延的特點,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了企業大數據服務平臺,通過對產品開展遠程跟蹤、在線調度,提供農機設備定位查找、狀態監控、數據分析、故障報修等27項功能,實現智能農機精準作業。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連通智慧大田、智能溫室等42種傳感控制裝備,實現31個省份、4萬余臺農機數據的接入和回傳服務,帶動裝備利用率提升30%。
此外,針對柴油發動機型號眾多、設計復雜、人工檢測錯檢、漏檢率高等痛點問題,中國一拖還采用中國聯通自研AI算法及5G優勢網絡,布設多個高清工業相機對發動機各個面進行實時拍照,通過5G高速網絡結合工業網關,將采集到的高清設備圖片信息傳輸到云端服務器,實時進行AI算法分析并反饋結果。
而通過動態監控車床運行和能耗情況,實時采集生產線運行數據、分析運行狀態,及調整生產線作業,中國一拖開發的“5G 視覺檢測”應用場景,實現了發動機產品檢測全程“無人化”作業和誤檢率“自學習”模式,帶動產品檢測時間降低30%,效率提升70%、誤檢率下降35%。
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601608.SH,以下簡稱“中信重工”)重裝廠數字智能化車間里,看似“笨重”的重型裝備同樣擁有了“智慧大腦”。
“重型裝備企業數字化轉型普遍面臨設備多、管理難、操作難度大、倉儲物料銜接難等問題,針對這些難點,中信重工建設的數字化研發設計與協同制造平臺,就像為每個設備裝上了‘最強大腦’,通過數字化設計,大大縮短了設計周期、提高了設計質量。通過智能排產、智能檢驗,也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生產執行效率和產品質量。”中信重工相關負責人介紹。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每逢四月,洛陽牡丹燦然盛開,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賞花。
而在花香四溢、人頭攢動的背后,洛陽旅游大數據中心打造的旅游大數據多級綜合業務云平臺,正在實時監測著市內各大景區的數據信息。
記者看到,該平臺上除了能夠查詢重點景區的實時及累計客流信息、天氣情況及空氣質量外,還能監測到游客分布、停留時長甚至遷徙方式等內容。
洛陽旅游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平臺包含了行業資源基礎信息數據庫、旅游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旅游大數據共享交換系統、LBS客流監測系統、輿情監測系統、旅游大數據綜合管控系統等。
其中,LBS客流監測系統已經實現對洛陽市A級景區、重點鄉村游、消費聚集區、沿黃河景觀帶、休閑娛樂街區等140個文旅監測區的客流監測、分析,以及輿情監測、客群畫像分析的能力。
據介紹,傳統景區在統計客流方面,主要依賴票務閘機系統或客流分析攝像機等硬件設施,投建、維護成本高,數據屬性單一、局限性大。而且,還缺少開放游覽區客流監測能力,以及大體量景區無法感知游覽區內部客流分布等情況。
而LBS客流監測系統主要通過GPS定位和電子圍欄技術,能夠快速覆蓋監測任意目標區域,不受地域大小和環境限制,有效解決傳統景區在客流數據監測分析方面存在的諸多弊端。
“此外,我們的平臺還通過借助互聯網開放生態鏈,能夠對客群屬性特征進行深層次的匹配分析,為精準營銷提供更加豐富完善的數據參考。比如,我們通過分析客群屬性特征,一方面可以加大對意向客群的推介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析對其他客群吸引力不足的原因,進一步推進文旅內容的創新。”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事實上,隨著洛陽市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體現在文旅產業上的應用遠不止于此。
據了解,為實現“文創 科技”雙輪驅動的創新發展,洛陽龍門文創院攜手中國聯通開啟了“5G+文創”的一攬子項目合作,涵蓋了“龍門·聯通”5G無人駕駛車、數字化文創平臺、龍門文創動漫、5G AR / VR體驗等數字文旅產品服務。
以“龍門·聯通”5G無人駕駛車為例,整車采用了中國聯通自研的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無人車,具有障礙物檢測、車道線檢測、自動跟車、變道行駛、站點停靠、自動掉頭、遠程遙控、車路協同、后臺通信等功能,實現景區真正的無人駕駛應用。
而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中國電信則利用5G MEC XR技術,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交融,讓深埋地下的文物“活過來”,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昔日輝煌壯麗的歷史場景,游客能夠720度全景漫游體驗。
成功創建了國家“千兆城市”,建成全球首個5G 智慧礦山,發布國內首臺5G 無人駕駛拖拉機,累計獲得省級以上智能制造工藝100余項,成功入選國務院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城市……
如今,洛陽市在持續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多點開花,碩果累累。而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當地為數字化轉型提供的強力支撐。
據了解,為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厚植數字化轉型“根基”,洛陽市建立了三級聯動機制,完成5G網絡投資8.94億元,累計建設5G基站1萬余個,實現鄉鎮以上和農村熱點區域全覆蓋。同時,還推動千兆無源光網絡規模部署,實施光纖寬帶網絡擴容改造,100M以上寬帶用戶占比98.7%。
截至2022年,洛陽市電信業務總量已達到79.01億元,完成電信固定資產投資13.3億元。
而在工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洛陽市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部門服務”工作機制,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洛陽市已累計推廣應用機器人5000余臺,培育省級智能車間(工廠)79家,11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省級培育名單。
此外,為提升數字治理能力,營造數字化轉型環境,洛陽市還在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城市。
如在推動政府服務場景創新方面,洛陽市通過系統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實現60件跨事項、跨部門、跨層級聯辦“一件事”落地,“一窗”受理率達90%以上,“一次都不跑”事項占比達92%。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四個方向,進一步提升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智能制造引領,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促進多領域數字化融合,搶占風口產業發展制高點,構筑區域競爭新優勢。”洛陽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