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鄉村旅游賦能產業振興
2023-04-23
來源:網易新聞
近期,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出爐,第四屆“中國服務”·旅游產品創新大會舉辦……各路旅游信息勾勒出旅游業發展的時代新格局——傳統的觀光旅游不再一枝獨秀,如今的旅游市場正呈現出多元復合型的旅游模式。
在旅游業走向新征程之際,“童話邊城”布爾津以市場為導向,以優質產品為供給,打造旅游服務品牌,全力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按文化和旅游部的界定,旅游休閑街區是具有鮮明文化主題和地域特色,具備旅游休閑、文化體驗和旅游公共服務等功能,融合觀光、餐飲、娛樂、購物、住宿、休閑等業態,能夠滿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覽、休閑等需求的城鎮內街區。
入列第一批自治區旅游休閑街區的中俄老碼頭風情街,文化特色鮮明。長期以來,在旅游消費領域中發揮著較大作用。
中俄老碼頭風情街三公里長,集旅游和休閑于一體。徐徐之間,它用16個景點,繪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畫卷。
街區里的老浮橋記錄著百年滄桑的肌理、中蘇航運紀念館講述著源遠流長的故事、河堤夜市見證著繁華歲月的更迭、金山書院誦讀著浸潤心靈的詩篇、同心橋透露著規劃發展的格局……多少風云,多少過往,在步履之間化作城市的文化肌理。
在城市的另一個方向,緊抓年輕人審美取向的七彩河休閑旅游度假區是近年來的一處網紅街(嚴格說,這里并非是街區,而是一個景區)。
清晨,人們在河畔邊散步;夜晚,燈火璀璨,網紅達人架起直播鏡頭,分享起旅游心得。去年,因喀納斯塔橋的夢幻景象,迅速走紅,引得萬千游客爭相打卡。
日前公布的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中,新疆35個村落上榜,其中包括布爾津縣沖乎爾鎮合孜勒哈英村。這是布爾津的村落第二次上榜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此前,新疆有18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布爾津縣禾木哈納斯蒙古族鄉禾木村位列其中。
布爾津縣的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有的主打“草原風”,有的展示“漁家生活”,有的營造親子互動……皆契合了鄉村振興戰略。基于資源特色,當地積極投入建設旅游設施,帶動鄉村振興,走出了個性化、多元化的鄉村旅游發展新路徑。
坐落于額爾齊斯河畔的七里灘漁村,在保留漁業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了旅游、科普、康養等產業,以“漁業+旅游”方式,打造出了鄉村垂釣、研學科普、觀光休閑等旅游業態形式。七里灘漁村提供優質旅游服務供給,培育鄉村發展新產業,帶動周邊數百名農牧民就業創業。
也拉曼村則依托恬靜的鄉村環境和濃厚的民俗氛圍,讓自然與人文共生,傳統與時尚共存,譜寫出了一個個草原鄉村的幸福故事。
春夏時節,村里會開展刁羊、賽馬、姑娘追等民俗活動。此外,當地村民陸續開辦了30余家鄉間民宿,為八方游客提供民俗體驗、歌舞表演、特色美食等服務。旅游產品與群眾利益緊密結合,布爾津鄉村旅游的“新樣板”更具生命力。
來到布爾津,下一秒,可能會遇到作曲家,樂器制作者,還可能遇到各類樂隊。他們以山水為靈感,歌唱著美好生活。
十余年前,在喀納斯湖畔,葉爾克巴圖經營起了村里第一個民俗家訪點。后來,汗德尕樂隊就在他的民俗家訪點駐場。這個樂隊除了在民俗家訪點演出之外,還進行過多場全國巡演,從成都到呼和浩特,從北京到上海……
在村莊里,會看到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各種自然景觀。藝術創作者以此為靈感,把對生活的理解寫進歌詞。“風在唱著一首歌/唱著分離的不舍/人來人往傳唱著布爾津的情歌……”路人皆知的《布爾津情歌》,牽動了多少人的向往。
呼麥演唱者們將思想融入自然,唱出了天籟之音。生活在此的自治區級呼麥藝術民間傳承人巴圖巴依說:“呼麥沒有現成的曲譜,每一位學習者都是創作者,需要自己融入大自然去找感覺。感受到自然,才能找到歌唱的感覺”。
以藝術創作為生的沙合別克·賽提汗,不僅會唱好聽的歌曲,演奏悠揚的冬不拉,還會制作冬不拉。幾年前,他將冬不拉“擺放”在網上,借助“云端”,讓家鄉的藝術之聲傳的更遠。
音樂隨行,藝術相伴,這樣的旅行“慢生活”格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