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鄉村旅游打造新產業新業態
2023-03-24
來源:貴陽晚報
春分已過,萬物勃發。走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郎德鎮的南猛村,田園吐新綠,古木苞新芽,苗家吊腳樓里蘆笙悠揚,目之所及,盡顯苗鄉侗寨少數民族村寨特色。
屋前幾畝魚塘,葡萄架裝扮院墻,民宿立于田邊村頭,遠可眺望層層梯田,近可閑吹夏夜涼風……作為鄉愁的寄托,鄉村民宿成為游客擁抱自然的實際需求和鄉村旅游的重要業態。近年來,南猛村通過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將傳統民居、傳統文化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發展休閑體驗、鄉村旅游產業,實現文化旅游互融提升、群眾增收致富。
近幾年,隨著貴州省鄉村游發展勢頭迅猛,以品質化、風格化的鄉村民宿為載體的周邊游、“微度假”成為旅游市場的新潮流。農村閑置民居通過靈活的合作經營模式改造后,變成一棟棟環境優美、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既滿足了人們親近鄉土自然的旅游消費需求,又持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就業。
立足資源優勢,挖掘已有產業潛力,開拓鄉村民宿新產業是南猛村近年來為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強群眾獲得感的重要抓手。“我們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南猛村共濟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社員覆蓋全體村民,主要運營涵蓋種養殖業、電子商務、固定資產投資等產業。”雷山縣郎德鎮南猛村駐村第一書記蔡孟陽介紹,合作社通過農副產品銷售、參股分紅、固定資產投資等方式,2022年獲約1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
作為入選國家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黔東南州級特色田園鄉村暨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村的南猛村是苗族蘆笙舞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有保護和傳承蘆笙文化的傳統,1957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蘆笙舞藝術之鄉"稱號。為充分利用發掘南猛村蘆笙傳統文化優勢,結合有效盤活易地搬遷閑置房的思路,去年8月,在國家鄉村振興局、雷山縣委縣政府、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黔東南工作組雷山小組的指導下,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助力南猛村打造“故鄉里”精品民宿項目,進一步推動雷山縣全域旅游加快發展,帶動更多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
走進南猛村上寨,群山環繞之中,一棟飛檐翹角、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民宿映入眼簾,村民們正在現場忙著完善最后的收尾工作。“南猛村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村落,有保存完好的苗族傳統民居,‘故鄉里’精品民宿是依托苗寨獨有的吊腳樓風格打造而得。民宿旅游業是我們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也是我們村的產業得以提檔升級的重要臺階。”蔡孟陽說,在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的幫助下,計劃一期開展5棟民宿的打造,目前均已開工建設,項目在穩步推進。“民宿預計今年將趕在暑期旅游旺季前投入使用,相應的我們還新建了古樹保護步道,組織排練了南猛蘆笙舞,搭建了線上非遺博物館,打造了梯田大地景觀等線路,以此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民宿作為舊鄉愁與新鄉土相結合的產物,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南猛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落地項目,“故鄉里”精品民宿讓曾經寂靜凋零的鄉村再度活躍起來。
今年2月,相關文件將鄉村民宿定位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通過“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
“早在2021年,我們就攜手雷山縣共同提出了打造‘一張網’和‘一個民宿’的目標,推動雷山全域旅游產業提質增效。”碧桂園黔東南州鄉村振興項目部負責人盛長城介紹,“一張網”指的是全域旅游綜合服務平臺,“一個民宿品牌”則是以“重塑功能、重展風貌、重構特色”的開發理念,打造休閑民宿、鄉村振興交流中心、蘆笙文化傳承基地、鄉村創業示范樣板間。
據介紹,民宿項目的建設由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社會企業國華文旅集團負責,以“留、改、拆、增”的多樣處理手段,打造集休閑民宿、文化傳播、農耕體驗、田園觀光、餐飲娛樂、創業交流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項目,實現鄉居品質的提升、土地效益的增長及群眾財產性收入的提高。此外,該民宿項目計劃對閑置房屋的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實行“三權分置”,不同主體間實現利益聯結,將分類受益。
“按照三方約定,一是通過閑置房屋流轉,戶主獲得流轉費用;二是優先聘請戶主參與日常運營,獲得勞務費用。”蔡孟陽表示,民宿分紅得利后將按照5311模式進行分配,即50%用于公益公積金,30%用于村合作社分紅,10%用于重點人群保障,10%用于村干部獎勵。“希望通過全域旅游的數字化文旅平臺對流量的精準引導,輔以精細化的運營,力爭成為雷山縣鄉村振興的又一個標桿項目。”
山頂茶園連成片、山腰稻香魚肥水中游、山間民宿田園詩意、山腳香菇天麻長勢好,在鄉村振興的通途大道,一幅幅美麗鄉村圖景正在南猛村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