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文旅融合促進旅游業態更新
2022-09-14
來源:金臺資訊
鄉村音樂節、抓魚抓鴨農事體驗……這個夏季,在貴州安順經開區十里荷廊景區,“荷你鄉約”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如火如荼舉辦。來自貴陽的游客徐青青專程前往,“賞花、避暑、體驗活動,既能放松,也找到了鄉愁。”她說。
暢快的游玩體驗,得益于當地農文旅深度融合。近年來,安順經開區積極推進農、文、旅等產業融合發展,統籌推進鄉村旅游產品開發、品牌塑造,在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體驗業態的同時,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旅游業真正成為賦能產業、富民產業、幸福產業。
十里荷廊景區曾是一片“水淹田”。因地理因素,曾經一旦汛期漲水,當地種植糧食往往減產甚至絕收。近年來,安順經開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當地轉變思路,依托平坦寬闊的地勢和豐富水源,發展蓮藕產業。蓮藕產業迅速發展,很快獲批了省級農業示范園區。
農業產業轉型成功后,如何進一步提升產業產能?當地再一次轉變思路。“蓮藕具有觀賞、采摘、休閑等綜合資源優勢,以此為契機,我們轉變發展方式,將農業生產與觀光旅游相結合。”園區負責人車廣福說,通過完善旅游觀光步道、科普場地、兒童樂園等設施,十里荷廊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暑期以來,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今年景區開園以來已實現旅游收入1000萬元以上。
這樣的轉型融合不是個例。位于安順經開區的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最近也迎來了一波觀光小高潮。該公司負責人說,去年來打造的食用菌種植采摘體驗、全菇宴、科普館等體驗項目廣受歡迎,當前日均可接待游客已達1000余人次,闖出了一條發展的新路子。
不僅要賣產品,還要賣風景。近年來,安順經開區整合資源優勢,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將農業產業作為旅游業態升級的重要資源,同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構建果園、花園、菜園、特色村莊等一批特色農旅一體化旅游區,推動農業鏈條更長,旅游業態更足。
“阿歪寨,窮寨寨……”地處安順經開區的阿歪寨,是一個布依族聚居傳統村落。“阿歪”用布依語翻譯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幸福之地”之意,但受困于山高路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當地發展落后。近幾年,當地提出計劃:將旅游產業作為全村發展的重點發力方向。
規劃可行,但落地似乎并不易。貴州各地傳統村落密集,旅游村莊要做出特色,才能實現突圍。對此,阿歪寨將目光盯緊村里保留完整的“文化寶貝”。阿歪寨村黨支部書記韋俊說,村里傳統民居保持完整,民族刺繡手藝仍然保留、三國藤甲兵文化獨具特色。在摸清文化家底后,村里修起旅游集散廣場、打造三國文化城墻、開張農村鄉愁民宿、推進裝飾綠化特色涂鴉……
可體驗文化、能感受鄉愁,主打文化牌的阿歪寨實現“華麗轉身”,迅速成了遠近聞名的“藤甲谷”景區。目前,當地游客絡繹不絕,成功入選貴州省鄉村旅游重點村,成為鄉村旅游建設的示范性村寨之一。
安順經開區文化底蘊深厚,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和阿歪寨一樣,用好“文化寶貝”,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推動文化資源轉換為文化資產,正是全區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思路。
“山骨”圖書博物館、聲音記憶館、布依蠟染館、貴州攝影史館、三線記憶館……近幾年,安順經開區在各旅游村寨深度挖掘當地本土文化內涵,并創新推動文化跨界融合,不斷有文旅產品“出圈”爆火,鄉村文化特色游正成為當地響亮的文旅品牌。
中午時分,剛做完荷塘田間管理工作的路元友從園區返家午休。既能工作,又能照看家庭,這樣的工作,讓他很是知足。
因愛人生病一直在家休養,家里還有兩個孩子上學,路元友一直期盼找到一份穩定工作。這兩年,十里荷廊景區持續火熱,讓他終于完成了這個念想。“景區聘請我到園區工作,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還有土地流轉租金,收入越來越穩定,還能兼顧家庭,很滿意。”他說。
文旅產業帶動了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搶抓機遇,安順經開區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文旅產業進一步反哺群眾、反哺鄉村。
安順經開區積極推行了“支部 合作社 企業(基地) 農戶”等模式,鼓勵村民將閑置土地入股合作社,同時大力引進農旅公司開發,增加入股群眾收入,并優先聘用困難群眾務工增收。
完善機制的同時,安順經開區還積極開展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技能培訓,提升、改進少數民族手工工藝。村民韋永春最先嘗到了甜頭,他說,曾經的家用的藤甲成為了暢銷游客伴手禮,一年銷售額能達十萬左右。
一業興,百業興。 道路暢通、環境優美、隨著游客量不斷增加,村民返鄉參與鄉村建設、創業創新的熱情不斷增加。一直在外務工的吳孟飛回到了阿歪寨,在一樓開了一間小賣部,二樓打造成了民宿,每到節假日和周末,客房爆滿。
鄉村旅游,大有可為。2021年,安順經開區接待游客1455萬人次,同比增長7.6%,旅游收入150.8億元,同比增長5.8%。安順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此為新起點,今年將繼續推動牛蹄村文旅 康養項目開發建設,推進阿歪寨、牛蹄、“十里荷廊”等連片打造成鄉村旅游集成示范帶,讓產業更旺、鄉村更美、農民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