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嶺南之窗散發文旅融合的魅力
2022-09-09
來源:南方日報
盛夏忽已暮,淺秋正漸濃。臨近中秋,永慶坊里游人如織,上百盞色彩繽紛的魚燈與荔枝灣涌上倒影的“弦月”相映成趣。嶺南文化與現代美學的融會貫通,讓傳統節慶在廣州有了全新呈現。
2200多年的歷史沉淀,潤養著廣州這座城。風云激蕩的紅色文化、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融通中外的海絲文化、敢為人先的創新文化交匯相融,凝結成廣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延續著千年歷史文脈。
踏上新征程,廣州聚焦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持續打響“四大文化”品牌,深入實施“八大行動”,著力激發卓越自信的城市文化活力,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不斷開創文化強市建設新局面,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范例和國家文化中心城市,加快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眼下,廣州正持續發揮著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創新驅動、示范帶動作用,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豐富產品供給、打造城市文旅IP、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把帳篷搭在城市中央,是一種什么體驗?這個夏天,“露營熱”席卷廣州,廣州塔下辦起都市露營派對。從白天到黃昏再到夜晚,圍繞露營主題開展的形式各異的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市民參與其中。
廣州塔,正在從單一的觀光景點,蝶變為一座“旅游綜合體”。通過擴大塔底商鋪規模、開展夜間露營等方式,集文化、旅游、商業為一體的廣州塔自身吸引了更多消費者,“垂直街區”所帶來的綜合性收入不斷增長。
而夜晚的廣州塔,也綻放出更多的文旅魅力,為市民游客帶來豐富的觀賞體驗。“我們不僅持續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元的夜間游覽服務,近年來也聯動打造了嶺南之窗非遺展覽、名家周末大舞臺、潮墟等獨具嶺南特色的夜間文旅消費體驗產品。”廣州塔旅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關于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的公示》,廣州市廣州塔旅游區與廣州市長隆旅游度假區一同上榜。而去年,廣州市北京路、正佳廣場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
車尾廂市集、燈光秀、露天電影、夜游博物館……夜間文旅正在成為提振文旅市場的亮點,坐擁龐大消費市場和成熟文旅業態的廣州,也通過探索文旅融合的場景創新,創造更高品質的旅游產品供給。
新場景創造新需求,新模式引領新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廣州以文化為旅游產品提升品質、聚攏人氣,煥發“千年商都”的時代新光彩。
今年6月,廣州市旅游接待總人數為1098.70萬人次,同比增長144.6%,當月全市實現文旅消費總額168.74億元,同比增長127.9%;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今年7月每日平均起降航班超過1000架次,日均接送旅客10.5萬人次,今年前7月共接送旅客約1560萬人次,在全國機場中排名第一。
延續文旅產業的復蘇熱潮,廣州將交通樞紐帶來的“流量”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留量”,構建起高質量全域旅游產品供給體系,燃旺城市“煙火氣”。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商旅的加速融合,喚醒廣州消費活力,為城市發展注入蓬勃生機。《廣州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廣州將以滿足市民、游客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需求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深化文化旅游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廣州人的一天,從“一盅兩件”的氤氳香氣中開始。早起去茶樓“嘆早茶”,晚上宵夜來份干炒牛河,回家還不忘煲一手老火靚湯......懂吃、會吃的廣州人,讓“食在廣州”這塊金字招牌名揚天下。
南北文化交融、中外名家碰撞、傳統技藝與摩登風尚相得益彰,今天的廣州美食文化,薈萃著全球精華,令人耳目一新,站上了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不久前,2022廣州米其林榜單新鮮出爐:3家米其林二星、16家一星、38家必比登推介及54家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上榜。米其林“入穗”五年,見證了廣州餐飲業的品質提升,更是廣州成為國際美食合作交流平臺的鮮活佐證。
米其林中國區總裁、首席執行官葉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廣州這座城市,傳統與潮流相攜并進,多元化的菜系共同發展,脫落出獨特的廣州美食風貌,這些都充分體現在我們日益豐富的榜單上。”
羊城多面精彩,美食只是其中一個切面。悠久的歷史,豐厚的人文積淀,是廣州作為老城市的底蘊所在、魅力所在,也是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所在、信心所在。邁向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廣州旨在形成世界級文化旅游核心特色品牌,以品牌矩陣之力,撬動文旅產業新增長。
珠江兩岸,流光溢彩。伴隨著徐徐江風,在充滿嶺南風情的船艙中品味廣式水上宵夜大排檔,別有一番風味。今年6月,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珠水百年”文旅項目再出新品,推出的“水上國潮”宵夜,收獲消費者們一致好評。
“珠水百年·水上茶居”品牌的推陳出新,是廣州持續擦亮珠江游文化旅游品牌的縮影。花城廣場、海心沙、白鵝潭、廣州塔……沿珠江兩岸推動水岸融合聯動發展,一個個重要節點“串珠成鏈”,世界一流濱水活力區在廣州崛起。
順流而下,奔向大海。在珠江入海口,國內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已于2019年11月投入使用。今年8月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上透露,今年底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的商業項目大部分可對外開放。
依托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廣州不斷推進郵輪碼頭、免稅商城、休閑旅游等融合發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郵輪產業發展體系。未來,廣州所打造的世界級郵輪旅游品牌,將吸引更多郵輪公司在廣州開辟航線,進一步推動廣州郵輪旅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廣州旅游業持續快速增長多年,如今正面臨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增長的關卡,需要更高的目標和更高的愿景。
今年,廣州將推動落實《廣州構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以核心景區建設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從“食在廣州”,到“購在廣州”“玩在廣州”,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美麗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7月初,在廣州圖書館以城市大巴為主題的舞臺上,身著“灣區少年”白衫的少年們接過旗幟,“人文灣區青少年行”首發團員出發在即,也拉開了“2022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的序幕。
“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系列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了7年,吸引逾12萬名青少年參加。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廣州,如今也成為了展現中國形象、灣區形象的時代之窗。
粵港澳三地文脈相親、人文相近、同根同源。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廣州以更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深化區域間的文化旅游合作。
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研究院,簽訂城市形象傳播戰略聯盟;與深圳開展文化領域全面戰略合作,聯合佛山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聯合港澳佛(順)共建世界美食之都,成立粵港澳美食產業聯盟、灣區產業聯盟、文藝聯盟、旅游聯盟、文化聯盟……“人文灣區”建設持續推進,廣州影響力輻射力持續擴大。
立足新時代,搶抓新機遇,廣州文旅乘勢而上,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銜珠江而臨大洋、通內地而向海外的南沙,正在成為廣州與粵港澳大灣區文旅雙向交流的平臺。
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青少年人文交流,在南沙規劃建設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總部基地,打造“自貿初體驗”“職場直通車”“文體對對碰”等品牌特色項目;加快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
對外交往交流的大門越開越大,廣州“朋友圈”的隊伍也在日益壯大。當前,已建成20個廣州文化旅游境外推廣中心,與30個境外城市保持經常性文化交流合作;“廣州文化周”先后赴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舉辦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廣州文交會等國際性文化活動,讓廣州在文化的“請進來”與“走出去”中塑造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向世界展現出多元的城市形象。
邁入“十四五”,廣州還將通過整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資源,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春節嘉年華之旅、文化遺產之旅、國際體育賽事之旅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建設,打造具有廣泛知名度、美譽度、向往度的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休閑旅游目的地。
“廣州是一座永遠進取,永遠不會安于現狀的城市。”攜程集團政府合作部CEO張旭在今年7月的2022廣州旅游超級目的地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正是這一點,讓我們有信心,在未來,將廣州建設成超級目的地標桿工程,建設成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