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探索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2022-09-07
來源:揚州網
徜徉在壯志街頭,一座座農家院錯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墻讓人見賢思齊,一座座現代農業園呈現一派豐收繁忙的景象,老石碾、老磨盤、老瓦罐等物件把村莊裝扮得別具風情。
近年來,海安經濟開發區壯志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緊抓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機遇,堅持規劃先行,以農業發展為根、以本土文化為魂、以鄉村旅游為體,高標準建成南通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先后獲評“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江蘇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村”,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興村的特色發展之路。
壯志村黨總支圍繞打造農文旅特色田園鄉村,走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邀請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進行鄉村整體規劃,挖掘當地農耕文化、賢人文化、創業文化、民俗文化,形成“一心一軸一帶”的空間布局和“1個田園綜合體、5個農業園、3級景觀道路體系”的發展規劃,明確“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的特色田園鄉村發展目標。
圍繞規劃方案深化,該村黨總支組織黨小組長、村民代表走村入戶,積極開展鄰里“微聊會”、群眾促談會,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17條,梳理出老舊集鎮改造、水系清潔通暢、多功效景道路等20個重點項目。
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突擊隊等,堅持黨員示范在一線、沖鋒在一線,勇當項目攻堅克難的“排頭兵”。2.6公里的景觀河道、如李景觀公路、壯志老集鎮更新,在為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也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做到項目落地群眾滿意。
村黨總支按照“產業相同、地域相鄰、資源相似”原則,與周邊相鄰的石莊村、品建村等3個村黨總支及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聯合,建立黨建聯盟,優化整合人才、資源、陣地等多方面資源要素,形成“大帶小、強帶弱”的共建共享發展格局。通過“村黨總支主導 黨員帶頭 社會投資 村民參與”的模式,鼓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用工商資本反哺現代農業,促進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村集體成立壯志農地股份合作社,先后流轉超九成的土地,高質量建成9家家庭農場和3家省級示范農場,引進鐵皮石斛、市政花卉、綠化草皮、園林苗木等6家現代農業項目入駐,項目總投資額達4億元,實現農戶與企業主體利益聯接、互利雙贏。農民有著享有土地租金分紅的同時,還有著家門口打工的收入。2021年,壯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村集體組織股份分紅50多萬元,全村村民創業的現代農業項目已達23個。新生代農場主王小琴在村黨總支的感召下,放棄南通創辦的服裝加工廠生意,回到家鄉流轉了1000畝土地進行稻田糧食生產,并掛職擔任村主任助理,為村級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壯志村歷史悠久,為了不讓優秀鄉土文化湮沒在歷史洪流中,村黨總支成立鄉風文明促進會,帶領黨員志愿服務隊充分挖掘優秀家風家訓、名人故事,村史館、鄉村“復興少年宮”等,不僅成為村民啟迪后生、放飛理想的必到之處,也成為外地游客旅游打卡的網紅地。
建筑面積約1860平方米的魏建功紀念館,以翔實的文字、豐富的圖片、珍貴的手稿等,系統展示了魏建功先生求學、執教、學術研究等生平經歷,在音韻研究、普通話推廣、古典文獻學科創建、漢字簡化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也成為代表壯志村濃厚文化底蘊的靚麗名片。
通過村企共建,成功注冊壯志牌大米、凌云牌糕點等當地農產品品牌。圍繞歷史民俗、鄉土風情、現代農業、特色農產品,村黨總支串珠成鏈,精心編排旅游線路、包裝旅游產品,借助學習強國、本地融媒體、抖音、尋味海安和蘇菜直通等平臺,多渠道進行營銷推廣,促進“田園變花園、勞動變運動、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打造了珍稀藥材、地方小吃、農耕體驗、觀花怡情、游學增知等具有地方濃郁特色的文旅名片。
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如今的壯志,“春賞花、夏納涼、秋摘果、冬觀雪”的四季風情讓各地游客流連忘返,以農文旅融合為特色,滿足人們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等多元化需求的田園鄉村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