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2022-08-30
來源:南方日報
陽春,意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這里有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區、粵西最大的高山草原、種類豐富的溫泉資源、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地質公園”“廣東省戲劇之鄉”“中國馬水桔之鄉”“中國春砂仁之鄉”“中國孔雀石之鄉”“中國蠶桑之鄉”等美譽。繼凌霄風景區之后,去年5月春灣風景區又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近年來,陽春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通過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致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熱門旅游目的地,力爭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嶺南生態康養勝地,全力推動陽春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強市”跨越。
當前,廣東正深入推進“雙區”建設以及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對休閑旅游康養、高質量農產品等領域產生大量需求。作為粵西地區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縣級市,旅游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羅陽高速、陽陽高速、汕湛高速、中陽高速等相繼通車,再加上廣湛高鐵2025年建成通車后,屆時陽春一個小時就可到達廣州,交通區位優勢正日益凸顯。生態旅游、生態農業資源優勢讓陽春具備成為大灣區“后花園”的條件。
背靠著擁有近億人口的大灣區廣闊市場,陽春正加快與大灣區核心區資源要素對接,積極搶占旅游休閑、生態康養、綠色農業、特色文化等市場份額。依托豐富的生態和文化旅游資源,陽春正以生態休閑旅游為主導,積極打造鄉村旅游、親子家庭游、研學旅行等新興業態,推動旅游發展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讓陽春旅游更有內涵、更有層次、更有深度。
如今,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的持續開展以及鄉村風貌提升建設的全面推薦,讓陽春有了打造“美麗經濟”的支撐點。目前,該市已建成“春北山水畫廊示范帶”和“馬蘭田園風光示范帶”,今年正建設“紅色文化教育示范帶”和“高山草原花海示范帶”,明年將謀劃“凌霄農旅融合示范帶”和“漠水兩岸風情示范帶”。
創建“陽春·嶺南生態康養勝地”品牌,是推進該市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全新抓手,對陽春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今年8月22日,中國生態學學會專家評審組一行專門到該市舉行“陽春·嶺南生態康養勝地”評估報告專家初審會。
“我們要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業和生態康養業,重點做好春灣風景區、凌霄風景區、崆峒風景區的升級改造,提升春灣鎮高村、崗美鎮潭簕等鄉村旅游景點‘顏值’。”陽春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著力把陽春打造成休閑康養度假勝地,力促陽春(國際)溫泉養生度假村加快建設,開發八甲、圭崗溫泉,提升完善春都溫泉設施,力爭今年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嶺南生態康養勝地。
據介紹,未來陽春將突出“三大片區”建設:春北片區依托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凌霄風景區、春灣風景區,建設春北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發展示范片;春南片區引進有實力的央企合作,建設馬蘭鄉村振興綜合體實踐區,打造稻田休閑經濟體、民宿經濟體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等;春中片區采用引進社會資本的模式,建設鄉村振興創意小鎮,開展農產品種植、春砂仁等品牌塑造、農產品加工、觀光營地和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陽春市不斷加大優質旅游項目的招商投資力度,還有推動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該市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1.5億元,加大對凌霄、春灣和崆峒三個國有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去年成功推動春灣風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重點建設項目高位推進。陽春市政府批準投入2600萬元實施陽春市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重點建設項目,現已完成陽春市全域旅游全景圖編制,建成3個旅游集散中心和2條特色美食街,完善了全市旅游標識系統,完成了旅游大數據平臺、指揮大屏、“一部手機游陽春”小程序以及系統配套服務等智慧旅游項目建設等。
旅游產業扶持資金政策推陳出新。該市修訂《陽春市旅游產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專項資金金額由1000萬元/年提高到1500萬元/年,為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注入新活力。
針對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不高,缺乏精品、特色、龍頭旅游產品,陽春市實施錯位發展,緊緊抓住旅游剛需,發展大眾旅游經濟,打造小而美旅游精品。如,重點發展春北片區喀斯特地貌資源,打造漠陽江風光休閑旅游帶;升級喀斯特地貌游玩新體驗,形成網紅旅游產品等。
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陽春不僅有美景天成的“高顏值”,還擁有歷史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體育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蘊”。
如今的旅游消費者,也不再滿足于到景區“打卡游”,更愿意選擇看民俗、看歷史、看文化。陽春市堅持以文化賦能旅游發展、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品位,用旅游帶動文化傳播、彰顯文化魅力、促進文化繁榮,讓文旅融合助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該市通過做好陽春根雕、高流河墟、梁鎮南將軍府炮會等非遺專題展覽,推動非遺文化進景區,進一步提升了陽春非遺文化的知名度;陽春市粵劇團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其創作的粵劇《番薯縣令》曾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陽春市現有市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2處,包括獨石仔洞穴遺址和石望鑄錢遺址2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陽春市博物館常年開設陽春歷史文物展,并在春灣高村建成牛窿山古人類活動遺址項目,使陽春厚重的歷史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和彰顯。
一方面深入挖掘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另一方面大力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慶文化,從而讓陽春特色文化生生不息。陽春市連續多年舉辦春灣石林桃花節、春砂仁旅游文化節、鄉村旅游節等旅游節慶活動,推動高流河墟、重陽古墟等傳統民俗不斷煥發新活力。去年4月25日,陽春市還在雙滘鎮雞籠頂森林公園成功舉辦了首屆高山草原杜鵑花節,帶動鄉村旅游事業發展。
與此同時,體育賽事與旅游深度融合。陽春于2019年、2020年連續成功舉辦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2020年成功舉辦了省自行車綠道聯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有力助推了疫情背景下旅游市場復蘇,進一步打響“運動陽春”“健康陽春”品牌。
如今,隨著文旅融合疊加效應的日益彰顯,更為該市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陽春在加緊建設崗美鎮紅色旅游片區的同時,現已建成云山綠湖度假村、陽春國際溫泉項目(首期)、馬蘭風光片區、春灣高村、“春北山水畫廊示范帶”“馬蘭田園風光示范帶”等一批鄉村旅游景區,打造出新的旅游熱點;該市還成功申報多個文旅融合品牌,包括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個、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個、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個、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條、省歷史文化游徑1條等,進一步打響了陽春的鄉村文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