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市:人人都參與 文旅融合助力精準扶貧
2019-12-03
來源:中國旅游報
河北承德市是文化和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城市,是“塞罕壩精神”誕生地。承德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機遇,把文旅扶貧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務實之舉,走出了一條文旅精準扶貧的“承德路徑”。
“因地制宜搞創建、把創建的落腳點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這是承德市發展旅游要遵循的原則;打造“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利益共同體,大力推行符合承德實際的旅游扶貧模式,這是承德市的妙招。
在發展全域旅游過程中,承德堅持人人都參與,全民共建共享,引導“三無”貧困戶將山場、土地、農宅流轉給旅游企業。到目前為止,全市“三無”貧困戶向旅游企業流轉山場、土地1.8萬畝,每戶年均獲利5500元,實現“旱澇保收”。同時,承德推行資產轉股,讓“農民”變“股民”。如,豐寧縣小北溝村將全村42.6平方公里的荒灘、荒山折價49%的股權,與旅游企業共同打造契丹小鎮。全市資產轉股的貧困戶達到1.3萬戶,年獲分紅最少4700元,最高達2.68萬元。
除此之外,承德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優勢,讓“輸血”變“造血”。開辟貧困群眾自我致富通道,中景信、首旅寒舍等旅游扶貧龍頭企業53家提供就業崗位3600個,帶動2.5萬貧困群眾實現增收。隆化縣依托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和地熱資源重新布局,形成“熱河皇家溫泉旅游片區”,發展經營戶307家,帶動周邊23個村增收。
在此基礎上,承德市堅持資源利用與基礎支撐能力提升并重,從文旅扶貧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入手,建成省級以上美麗鄉村87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及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15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個;同時,將文旅扶貧與改善基礎設施緊密結合,改建通景通村公路560公里,開通鄉村旅游客運線路23條,建成文化共享專題資源“進村入戶”服務點34個,打造游客服務中心67個,建成A級旅游廁所1049座;尤其是推行文旅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累計開展系列演出活動1557場,放映農村勵志電影2.98萬場,組織培訓352期。
承德抓住全國“非遺+扶貧”試點機遇,聚焦文化旅游優勢資源,以“文旅扶貧、產業富民”為目標,做到“三個精準”。豐寧縣設立了豐寧剪紙、滕氏布糊畫等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打造了豐寧非遺傳承基地2A級旅游景區,吸引了媽媽制造基金等3家大型文化企業合作搭建“非遺+扶貧”產品銷售平臺,帶動了大批貧困戶就近就地成為非遺商品生產者。
近幾年來,承德市按照“南北聯動、兩翼齊飛、全域推進、助力攻堅”的發展思路,把文旅扶貧納入了“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全域旅游總體布局,通過旅游資源整合,精準覆蓋全部貧困縣和重度貧困鄉鎮,并根據各縣鄉村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和可發展前景,舉辦省市兩級旅發大會和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
目前,承德市正以文旅融合發展為契機,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扶貧精品工程,推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扎實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