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齊聚中央民族大學 探討文旅融合下的民族地區旅游發展
2019-07-03
來源:千龍網
由中央民族大學主辦,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文化與旅游休閑研究中心承辦的2019“新時代文旅融合下的民族地區旅游發展:新機遇、新使命、新行動”學術研討會暨中央民族大學第三屆旅游休閑論壇,近日在中央民族大學召開。來自國內50余名民族文化和旅游休閑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資深專家、地方政府領導和行業企業代表參會,從民族學、人類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藝術學等不同領域及角度,以及減貧發展、地方實踐、標準化、大數據等多重焦點,共同探討中國旅游休閑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最終為新時代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頂級智力支持和一流學科服務。
在上午的開幕式主旨演講中,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全國休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魏小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厲新建,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游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張曦分別從“從歷史視角看文旅融合”、“民族地區的文旅融合:短板與路徑”、“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發展的反思與創新”、“文化和旅游——對于‘文旅融合’與‘全域旅游’的思考”等主題做了精彩發言。
魏小安指出,從歷史視角來看,文旅融合是一種必然。一是文化資源的普遍性,二是早期的重要性,三是融合的普適性。老現象,新認知。文化到旅游一張紙,差市場;但旅游到文化一座山,差學問。旅游到資本一張紙,差模式。資本到旅游一座山,差文化。旅游要翻山,是個歷史性的任務,旅游加,加任何一個領域,都要翻山,否則旅游就淺薄。厲新建教授在發言中表示,民族地區旅游發展的主要短板:一是距離,二是資源,三是人才。因此,民族地區文旅融合路徑:一是理念。文旅融合依托于自然山水的基礎,憑借于物化形態的遺存體量。沒有優質的山水資源,沒有相當體量的文化遺產,難以推進文旅融合。二是市場。發掘文旅融合的多種形態。三是政策。探索邊疆邊地區域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突破性。四是空間。文旅融合的市場既包括進來的在地消費,也包括借助現代技術手段開拓的非在地市場,包括在線市場。曾博偉主任則站在歷史沿革角度,從戰略、產業、區域、內容、體制五大方面,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發展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
在當天下午舉辦的四場主題發言環節,來自政、企、學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從文旅融合與區域產業、文旅融合與旅游展演、文旅融合與減貧發展,和文旅融合與標準技術等角度,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實際的探討。愛知世元(北京)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宗昇作為企業代表受邀參加,發表“淺談人工智能(AI)與智慧旅游”主題發言講,從企業思維、產品思維,同與會專家一起分享當今人工智能科技,并結合公司核心“愛知智旅”產品體系直觀生動地展示了人工智能未來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