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共生共榮
2019-06-24
來源:青海新聞網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是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西寧市正力爭將博物館群創建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將更好發揮“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品牌效應和輻射效應,積極推動景區旅游產業化、市場化、公眾化,并帶動信息通訊、文化創意、休閑娛樂、廣告傳媒等現代服務產業的發展。
“詩與遠方”走到了一起,正演繹出全新的產業發展格局。不僅顯現出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融合“1+1>2”的資源優勢,更呈現出多領域、多產業共生共榮的良好勢頭。
文化是魂,旅游是根。文化資源是旅游發展的核心資源,旅游資源是文化傳播的重要依托。我省文旅資源得天獨厚,人文景觀異彩紛呈。尤其是去年文化旅游實現深度融合后,文旅產業成了經濟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新時代,如何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釋放更多新動能,已成為值得深思的一個新課題。
在旅游邁入大眾化時代的當下,人們對旅游需求的層次已不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游山玩水”,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看歷史、看文化、看民俗,更加注重體驗旅游中帶給他們的文化體驗。
文旅融合不只是單純的在旅游產業發展中融入文化元素,或將文化資源進行旅游化開發,更不是站在某一個產業的立場將另一個產業消融解構,而是從理念和內涵上深度融合發展。
文化作為旅游的最好資源,有利于旅游業發展的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旅游作為文化的最大市場,有利于提升文化發展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因此,文化旅游在深度融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旅游資源要彰顯自信,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就得用文化養分滋養旅游的物質形態、豐富旅游的精神內涵,讓更多的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之中,提升旅游產業的文化內涵和品質,在深度融合中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而旅游不僅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載體與紐帶,更是推動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充分發揮旅游的產業化優勢,依托旅游的市場化手段,可以豐富和拓展文化產品的供給類型、方式和供給渠道,實現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充分利用旅游渠道廣,受眾面寬的優勢,也為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提升了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