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全域旅游看嶗山
2019-06-24
來源:舜網
泰山云雖高,不如東海嶗。作為中國海岸線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嶗山不僅體現著地理格局中山海相連的獨特,更孕育著中國文化的審美理念,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歷經歲月更迭,嶗山已經成為了青島旅游的金字招牌,更是唯一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基地。
全域皆是景,處處好風光
這里有中國最美日出地——石老人;這里有休閑生態綠島——小麥島;這里有鬧市一隅的山海美色——流清河;這里有如夢似幻的仙境海岸——太清灣;這里有山海城一體的觀海勝地——仰口;這里有中國海岸線海拔最高的觀海地——巨峰……
初夏的嶗山,滿山是寶。紅潤剔透的櫻桃掛滿了枝頭,而“江北第一名茶”嶗山綠茶也下了頭撥春茶。海鮮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若是能在千畝海灘上體驗一下趕海,那就再好不過了。
夜晚的嶗山也不寂寞。在城市會客廳的沙灘旁,傳來樂隊歌手們激情的歌聲,路過的游人或是齊聲同唱,或是鼓掌祝賀,一片歡樂美好的景象;霓虹閃爍的燈光秀,絢麗奪目,讓人一時分不清這是香港的街頭,還是曼哈頓的一角。
大劇院和國際會展中心的演出及特色展覽讓人們盡享精神盛宴。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是“幽幽山谷,隱匿而居”亦或是“漁家石屋,古樸院落”,在嶗山,總有一款民宿適合你。
他山之石:全域旅游看嶗山
嶗山太清灣 攝影 閆培森
嶗山風景美,最美嶗山人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這是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新春之際寫給同事們的一句話。在嶗山感受最多的就是這些充滿責任感、活力十足的嶗山人。
嶗山區委書記江敦濤在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嶗山區要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山海品質新城。其中,舉全區之力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支撐。
為此,嶗山區構建了高規格的全域旅游領導機制。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和區長掛帥、11 位區級領導和近 40 位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領導小組。
搞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體驗,而如何提升旅游體驗?先從游客投訴上下功夫。嶗山區建立了全區旅游秩序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創建了“1+5+N”旅游市場監管機制。成立全區旅游秩序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和旅游市場監管所、旅游巡回法庭、景區食藥所、景區行政執法大隊和景區交通運輸管理所等5 個專業旅游執法機構,以及多個聯合執法、假日投訴、重點景區整治辦公室。游客一個投訴電話,旅發委聯合交警、食安、食藥、城管、市場監管等近10個部門聯合現場執法,這一“最強執法戰隊”有效治理了景區內“黑車”“野導”“欺客宰客”等景區重點、難點問題。
再好的制度首先要有過硬的人員保障。事業興衰,關鍵在黨。嶗山區文旅委黨工委通過評選及表彰優秀基層黨建團隊、品牌員工等一系列黨建工作,形成了濃厚的“學、趕、超”氛圍。在黨員的模范作用帶動下,嶗山的每一個角落踐行著人人都是旅游使者、事事關系旅游形象、處處皆為旅游環境的嶗山標準。
“嶗山風景美,最美嶗山人。”嶗山區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王蘭波自豪地說道,同時這也是對自己和同事們的鼓勵與鞭策。
他山之石:全域旅游看嶗山
東麥窯民宿 攝影 于璟
帶動融合創新,拓展產品供給
成長中的嶗山需要新激情,面臨著空間制約和產業升級。以優勢為導向的旅游業,作為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以全域旅游打開城市發展新格局勢在必行。
讓有風景的地方,有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東麥窯村,23座帶著回憶的石砌老房,由嶗山旅游集團進行統一規劃打造、管理運營。改造成為了具有漁村特色的主題民宿村。這一帶動下,集群效應迅速顯現。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嶗山民宿經濟蔚然成風。“仙居嶗山”“微瀾山居”“樂活美宿”等高端民宿品牌,已成為嶗山旅游文化品牌強有力的支撐。
讓有人文的地方,有新美學、新生活、新樣板。嶗山書院、如是書店、綠石博物館等,打造一批具有嶗山特色的文化品牌,豐富全域旅游文化內涵,拓展全域旅游人文底蘊。
讓有特色的地方,有新消費、新體驗、新支點。嶗山區總長10.5公里的前海一線景觀,建成石老人海水浴場“城市會客廳”,打造成國際級岸線新地標,14處“口袋公園”和44處人文街景小品。
千載人文嶗山,萬般山海風情。嶗山探索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的新業態,風頭正舉。在大眾旅游的新時代,一座讓游客玩得好、留得下、記得住、帶得走的旅游勝地---嶗山,正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