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糖心记录生活的美好-糖心logo-糖心logo入口

麻豆人妻随时随地观看-麻豆国产精品-麻豆入口

西藏全域旅游發展走筆:“旅游 ” 正成風靡之勢

2019-06-19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導讀

近年來,西藏將旅游業作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最佳結合點,借力“旅游 ”,采取“旅游 休閑農業”“旅游 文化”等方式,加速建設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立的 “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批“旅游 ”的新興業態,正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旅游業正逐漸成為我區對外開放的“窗口”產業、“富民興藏”的支柱產業,以及助推西藏發展的戰略性支撐產業。

數據顯示,去年,全區累計接待游客3368.72萬人次,同比增長31.5%,實現旅游收入490.14億元,提前兩年完成自治區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任務。

我區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極為獨特。

“旅游 鄉村” 脫貧攻堅新勢力

整潔舒適的家庭旅館、別具特色的藏家美食、引人入勝的田園風光、環境優美的度假溫泉……堆龍德慶區的“德吉藏家”,基于解決400多名易地扶貧搬遷戶能“穩得住、能致富”,以鄉村旅游為龍頭,以脫貧致富為目標,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提升改造為具有藏式風格的民宿,通過住莊園、食藏餐、觀花海、樂騎游、暢購物等業態,致力打造“和美家園、吉祥藏家”,成就藏家民俗文化旅游新亮點。

“德吉藏家”于2018年5月投入運營,已解決就業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人,帶動西藏籍大學生就業4人。等所有設施建成后,至2021年,“德吉藏家”可解決就業100余人,通過工資和分紅將為易地搬遷貧困戶創收400余萬元。

來自浙江臺州的游客華女士表示:“‘德吉藏家’民宿結合了傳統和現代,建筑風格充滿藏民族特色,民宿設備充滿現代化的便利,這次準備多住幾天,好好感受一下藏民族風情。”

2016至2018年期間,自治區旅發廳爭取資金1.1億元,用于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協調各市地旅發委整合資金重點投向旅游景區和鄉村旅游建設,采取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 農戶”“合作社 農戶”等模式,在旅游資源富集區域,大力發展以農家樂、藏家樂、鄉村旅游休閑度假農莊、特色文化村、文化創意園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產品和項目,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農業休閑度假等新業態,幫助城郊結合部、景區周邊、公路沿線、特色鄉村的農牧民群眾增加收入。截至2018年底,全區共有家庭旅館超過2000家、鄉村旅游點超過200個。

柳梧新區達東村、堆龍德慶區“德吉藏家”、巴宜區扎西崗村、米林縣索松村、札達縣扎不讓村等已成為區內外知名的鄉村旅游示范村。“走旅游路,吃旅游飯,發旅游財”已成為農牧民群眾的自覺行動。重點培育的“拉薩人家”“日喀則藏餐”、林芝“仁青家庭旅館”“巴青農莊”等藏家樂品牌聞名區內外。

“旅游 文化” 經濟發展新引擎

“6年以來,《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不僅為我區文化的繁榮和西藏文旅產業的提檔升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文旅產業發展有力促進了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日前,在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第七季的演出現場,域上和美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何平說。

據統計,自2013年《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首演以來,演出已突破1000場,接待觀眾210萬余人次,累計收入7.7億元。2018年,該劇演出187場,接待游客50萬人次,票房收入超過1.5億元。

文旅產業不僅成為西藏經濟新的增長點,文旅融合也為群眾致富提供了契機。62歲的村民索朗次仁已在劇場工作7年,他和自家的125只羊會出現在劇中,他6個月的演出就可以收入75000元。在我區,“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已成普遍,文化旅游產業成為西藏經濟發展新的引擎。

近年來,我區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以唐卡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以民族演繹為代表的文旅融合產品和以“文創西藏”為代表的產品展示銷售為主的產業發展形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區各類文化企業超過6000余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近5年里,全區文化產業產值從2013年的24.2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46億元,連續5年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文化產業對西藏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明顯。

自治區旅發廳黨組書記黃永清表示,2019年,西藏將突出優質全域全時發展理念,依托綠水青山、雪山草地、鄉土文化等資源優勢,用足用活新時代旅游發展的好機遇好政策,以統資源、聚合力、補短板、破瓶頸,全面提升旅游發展能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兼顧好農牧民增收和就業。全區旅游系統將繼續打造“地球第三極”整體品牌,推動旅游優質、全域全時發展,重點做好產業富民、“冬游西藏”、項目建設、培育增長、創新消費、產業聚集、智慧旅游等重點工作,力爭接待游客40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80億元。

“旅游 地熱” 城郊游的新寵

“周末,約著好朋友一起來泡個溫泉,再舒爽不過了,還可以治病。”在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藍色天國溫泉內,前來泡溫泉的市民黃英說。在現場,記者看到人流如梭,既有60多歲的老嫗,又有三、四歲的孩童,好不熱鬧。利用假期去泡溫泉已成為居民和村民的休閑旅游新寵。

“我們利用地熱發完電后,經處理,一部分用于羊八井溫泉和貧困風濕病患者村里使用,一部分流經地表回灌到地里。”中核西藏公司董事長張勇介紹。據了解,羊八井的地熱發電主要供往拉薩,同時開展供暖、養殖等綜合開發利用項目。

羊八井是我國大陸上開發的第一個濕蒸汽田。地熱資源非常豐富,這里總是彌漫著地熱形成的白色霧氣,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熱發電站,分布有規模宏大的噴泉與間歇噴泉、溫泉、熱泉、沸泉、熱水湖等。溫泉礦物質含量高,浸泡洗浴可治療多種疾病。

據悉,西藏是中國地熱活動最強烈的地區,地熱蘊藏量居中國首位,各種地熱顯示幾乎遍及全區,有700多處,中國地熱總共500兆瓦,西藏就占到350兆瓦。

1999年出版的《西藏溫泉志》共收錄了西藏677個溫泉,包括羊八井、羊易、那曲鎮和朗久4個地熱田、打加等4個高溫間歇噴泉、50個沸泉和亞沸泉等。事實上,其數量還遠不止這些。而且西藏的溫泉大多數都是天然的“藥用溫泉”,市場開發潛力巨大。

其他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