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青年戀上鄉土“就地取材”振興鄉村旅游經濟
2019-05-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以層級錯落交替、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斑瀾而稱奇。 吳學珍 攝
中新網蘭州5月9日電 (趙學榮)近幾日,甘肅臨澤縣丹霞刀山口的河西民俗文化旅游村格外熱鬧,大型文旅實景劇《回道張掖》正在緊張排練。
張掖七彩山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紅學說,這是從全國各地招聘的雜技、武術、舞蹈以及其他演員90多人,正在打造具有西北風格的第一臺有高科技的和地方文化相結合的精品演藝劇目,預計六月底全面上映。
丹霞地貌吸引眾游客。 任開明 攝
2005年在縣城做生意的李紅學看到家鄉丹霞地貌優越的旅游資源后,萌發了開發丹霞景區的想法,經過到南方8個旅游省份考察學習,2008年8月,李紅學自籌300萬元注冊成立了臨澤縣丹霞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當年丹霞景區吸引游客達3萬余人次。
張掖七彩山旅游有限公司職工代友江說,從2008年到2012年,公司收入從兩萬元提高到了3000多萬元,良好的收益引起了村民的關注。
丹霞口小鎮位于丹霞景區入口處,地約200畝,是按照“公司+合作社+眾籌眾創”的模式成立,總投資6億元。 鐘欣 攝
2012年,李紅學帶頭成立了南臺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鼓勵當地農戶積極入股,南臺村村民馮天才在李紅學的幫助下,在丹霞景區西入口,修建了農家樂。“現在出租房子一年6萬塊錢,雖然還有些貸款,但是生活過的很愉快。”馮天才說。
2013年,丹霞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李紅學相繼成立了幾家公司,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一條龍優質服務,帶領當地村民闖出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解決了當地及周邊剩余勞動力務工6000多人次。
圖為航拍張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鎮。 鐘欣 攝
今年45歲的李紅學是臨澤縣8家旅游行業公司總經理、倪家營鎮南臺村黨總支副書記。為進一步增強丹霞景區的影響力,李紅學又主導建設丹霞口民俗村演藝劇場,大膽融入黑科技元素,打造《回道張掖》演藝劇目,表演以“現場體驗”為切入點,通過聲、光、電、影等技術,將豐富的數字內容融入舞臺置景當中,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觀影體驗。
據李紅學介紹,《回道張掖》以女媧補天,彩石遺留,形成了氣勢磅礴、色彩斑斕的丹霞山地貌為開篇,通過七彩丹霞、張國臂掖、古邑甘州、邦國會盟、回道張掖五幕來講述隋煬帝與張掖的傳奇故事。
“這個項目有效彌補了丹霞景區的不足,項目建成以后,可帶動直接就業崗位是400個,帶動間接就業200人次,改變景區從下午四點到晚上12點之間的旅游空白。”對于演藝劇場的效應,李紅學顯得十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