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觀察」智能大會這三年,旅游也要開啟智慧模式啦
2019-05-09
來源:津云新聞
從2017年首屆世界智能大會算起,“智能”帶給天津這座城市太多的改變。智能改變生活,改變出行,也在不知不覺間改變著人們的旅游方式。大數據了解消費人群對旅游目的地的滿意度、通過智能手段代替人工導游……這些改變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聲音地圖重新開啟五大道塵封的歷史故事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首個民用5G測試基站在和平區民園地區正式建成并開通使用,標志著5G智慧應用在天津正式落地實施。而先行先試的五大道地區,正在逐步將智慧融入到景區的各個角落。
看不完的小洋樓,讀不盡的五大道。很多人喜歡去五大道是因為那里有歷史的印記和故事,然而受一些因素影響,五大道向游客開放的洋樓卻為數不多。為了解決五大道“看得見卻進不去”的問題,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從去年開始,組建項目組,實地走訪了每一座小洋樓,查閱了大量資料,并邀請專家學者,從小洋樓的建筑特色、承載內容等角度,多方位、多維度形成可聽性極強的故事,在每一座小洋樓的歷史文化保護標識牌上安裝收聽講解的二維碼。
“我們叫它‘聲音地圖’。”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玫為記者演示了如何使用“聲音地圖”。打開手機,掃描歷史文化保護標識牌上安裝的收聽二維碼,頁面便進入蜻蜓FM的“漫步五大道”專輯所對應的名人故居介紹,然后就可以收聽了。
劉玫介紹,五大道“聲音地圖”抓住五大道地區豐富的歷史人文故事與建筑特色,第一期總計完成40座小洋樓內容的制作并上線。為推出史實準確、服務性強的五大道聲音地圖,目前,民園廣場(重慶道83號)、顧維鈞舊居(河北路267號)等文化標志性建筑已經施工完畢,游客可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或支付寶等平臺掃描收聽,自助游覽五大道,了解更多五大道背后的歷史文化知識。
“聲音地圖”項目立足音頻的伴隨性特色與移動互聯網打通社交、支付等多平臺屬性,結合區域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力圖打造文化旅游的獨特聲音場景。劉玫透露:“下一步,我們將增加二維碼的密度,也正在考慮和共享單車合作,將聲音地圖搭載到共享單車上,游客騎車到哪就可以聽到哪里的洋樓故事。”
據了解,結合智慧旅游建設,和平區還將把5G技術逐步應用于五大道地區旅游視頻全景展示,為市民帶來更快速、更便捷的生活體驗。
智慧旅游建設助力薊州區再創新高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薊州區共接待中外游客133.4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9億元,接待總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均再創歷史新高。在這串數字背后,是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當然,還有智慧旅游建設項目的功勞。
在薊州區智慧旅游指揮中心,該區文化和旅游局市場科負責人王長建向記者介紹:“我們通過應急指揮平臺,對區內13個A級景區進行實時監控,通過畫面可以了解景區、游客中心、停車場車位等情況。”同時,應急指揮平臺的屏幕上也顯示著薊州區高速路口、交通要道監控畫面。
王長建說:“我們通過智慧旅游平臺,一方面可以提高節假日和旅游高峰時期的旅游管理能力和指揮調度效率;另一方面旅游企業可根據智慧旅游數據分析,了解游客來源情況、游客停留時間以及游客軌跡,減少宣傳的盲目性;最重要的是可以服務游客來薊旅游,為游客提供智能化薊州整體旅游信息,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全角度的旅游信息,滿足游客方便、快捷出游。”
據了解,該項目是華北地區旅游大數據方面規模最大、最先進、最早建成的智慧旅游建設項目,主要包括一個中心和六個平臺。其中,旅游大數據指揮中心除了對景區進行監控外,還可以通過旅游大數據分析模塊,對全區所有景區、旅游村進行720度全景展示,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而應急指揮平臺則可以對主要旅游公路干線和景區、賓館、重點旅游村采集視頻監控,開展客流量預警和指揮調度、信息發布等。
王長建特別向記者介紹了大數據分析管理平臺。“我們這個大數據分析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通過移動、聯通運營商和住宿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對來薊游客進行來源地、年齡、性別、逗留時間、游客軌跡、旅游住宿、旅游消費、景區熱度和景區人流量等分析;另一方面,通過區公安分局提供的重點點位卡口數據,對來薊車輛進行來源地分析、車輛實時進出分析、車輛滯留時間等分析。通過該平臺,監測全區和重點景區當前游客人數、來源地、停留時間等情況,從而進行針對性宣傳營銷。”王長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