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氣象助力全域旅游發展”學術論壇召開暨2019年江西“尋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動啟動
2019-05-09
來源:中國日報網
5月9日,由江西省氣象學會、南昌大學旅游學院、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旅游+氣象助力全域旅游發展”學術論壇,在南昌舉行,這是主辦各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意見》等精神,促進旅游氣象發展,服務全域旅游的一項具體舉措。論壇期間還舉行了2019江西“尋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動啟動儀式。
“旅游+氣象助力全域旅游發展”學術論壇現場(王健攝)
2019江西“尋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動啟動儀式(王健攝)
本次論壇以“旅游+氣象助力全域旅游發展”為主題,就旅游氣象開展交流、研討。論壇共收到16個省(直轄市)的氣象、文化旅游、高校等部門52篇論文,涉及云海、花期特色旅游氣象景觀預報、雷電安全防護技術、全域旅游氣象服務發展、氣候養生旅游資源實踐、氣候舒適度評價及旅游資源挖掘等領域。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南昌大學專家學者為大會做特邀報告,靖安縣介紹推進全域旅游新發展的做法與體會。入選論文作者還圍繞氣候旅游資源開發利用、避暑旅游目的地發展、旅游景區自然災害防御、“旅游+氣象”融合創新發展、氣候與旅游康養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論壇和啟動儀式現場(王健攝)
氣候資源不僅是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的基本因子,也是國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熱門資源。它是現代旅游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民生課題,也是“大國土”視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熱點。以“宜居”“宜業”“宜游”“養生”為動機的氣候旅游,已成為當下人們出游和旅居的重要選擇之一,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氣象保障服務目前唯一的試點省,近年來,江西氣象部門把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作為江西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和特色工作來抓好,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與此同時,江西氣象部門從趨利和避害兩個維度,深入推進全域旅游氣象保障工作。目前,已建成了鄱陽湖濕地、武功山森林和高山草地、農田等重點生態系統生態氣象觀測基地,基本建立了覆蓋旅游景區的強降水、雷電、大風及次生山洪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體系,牽頭開展重點生態領域功能和價值評估,開展大規模降溫減碳、改善空氣質量、降低森林火災風險等生態型人工增雨作業,開發精細化、無縫隙旅游天氣預報,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廣發布,構筑生態安全、旅游安全氣象保障體系。開展云海、積雪、霧凇、雨凇、瀑布彩虹以及桃花、杜鵑花、油菜花花期等特色景觀預報,指導公眾適時欣賞自然風光。
隨著2018首屆江西“尋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動的成功,2019江西“尋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動也即將啟動,江西山水旅游氣象服務品牌粗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