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臺融合發展 助力平潭鄉村旅游
2019-04-16
來源:中國日報
中國日報4月16日電 (記者 張怡) 平潭綜合實驗區著重發揮國際旅游島建設、對臺融合發展的優勢,突出“因地制宜”、“臺灣元素”等特點,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發展。
據了解,實驗區依托石頭厝等資源,打造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12 個、休閑集鎮4 個,北港村等獲評“2018年四星級鄉村旅游村”。下撥特色村、休閑集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款1430萬元,登記民宿77 家、床位980 個,受益村民達300 戶。
平潭貓頭乾民宿。(中國日報 張怡 攝)
民宿內部保留了本土建筑石頭厝的特點。(中國日報 張怡 攝)
實驗區積極引導臺灣創業青年、社區工作者來嵐開展經驗交流、藝術設計、在地改造等活動,先后組織13批次280人次來嵐參訪交流,共敘情誼;同時帶動平潭9批次127人次鄉鎮村(居)干部、社區志工代表赴臺學習交流,促成與臺灣15個村里簽約結對。
2018年共吸引培訓900多名臺灣青年,推動臺灣遠東科技大學等與實驗區就臺灣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高校自主研發高新科技項目落地、臺灣應屆畢業生旅游、文創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
同時,平潭出臺了《對臺職業資格采信工作實施意見》,在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上,對臺灣執證人才實現直接采信。目前區內備案的臺灣建筑執業人員102名、臺灣導游122 名、醫師執業人員4 名,臺籍規劃執業人員60名;48 家臺灣建筑類企業在平潭備案注冊,12 家臺資醫療機構和醫療生技企業、7 家臺資旅行社落戶。
實驗區充分發揮對臺資源優勢,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推動兩岸基層融合試點工作結合,出臺了《平潭綜合實驗區臺籍村(居)委會執行主任聘任管理辦法(試行)》。聘請臺灣村里長擔任村(居)委會執行主任,重塑構建了“村兩委+執行主任+志工隊+民眾”的雙向溝通多元機制,從以志愿者、環境治理為主逐步拓寬到治安巡守、民宿經營以及產業培育方面。
同時推動符合條件的臺胞參與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凝聚村落歸屬。2018年以來共聘任6名臺籍村里長;有30名臺胞參加選民登記,3名臺胞當選村(居)委會副主任;5個試點村(居)組建了志工隊伍,人數達300余人,年平均開展活動超過20場次;融合試點村(居)擴大至1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