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2019-03-19
來源:中國旅游報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和管理系列文件,這是全域旅游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一個個政策規劃相繼出臺,一項項改革實踐成效初顯,已經成為推動各地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和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坐標清晰 精心擘畫全域發展藍圖
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在頂層設計上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了保障。
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創建500個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區”。2017年、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全域旅游,壯大旅游產業”。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開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這些都為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優質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持續深化全域旅游發展,加快推進旅游業發展并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旅游美好生活的需要。
全國各級黨委、政府也出臺了不少政策文件。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9個地區以省委、省政府或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實施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或實施意見。如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大力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山東省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年》;云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廣西印發實施《廣西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廣西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天津出臺《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2018—2020)》;湖南出臺《湖南省建設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
全域旅游發展重在整合資源、“一盤棋”推進。各地在大力推動旅游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通過促進部門聯動,集聚全域旅游發展的力量。江西成立了由省長、副省長分別擔任組長、副組長,發改、財政、農業、工商等37個涉旅部門擔任成員的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旅游市場;海南將全域旅游發展納入市縣發展綜合考核范疇,完善以績效考核為導向的工作統籌推進機制;貴州建立省旅游發展和改革領導小組,由議事協調機構轉變為決策執行機構等。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旅游研究室主任戴學鋒表示,全域旅游的目的是通過旅游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提升。必須創新建立一套可以實現全社會有機聯系、齊抓共管的體制機制,探索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模式,打破各個部門相互切割、相互掣肘的管理模式。
創新思路 奏響文旅融合交響之曲
在推進全域旅游過程中,各地將獨特的地域文化與旅游進行深度融合,注重從旅游供給側入手,大力實施“旅游+”戰略,通過提供多元化文旅“套餐”提升旅游產品供給能力。
近期以來,文化和旅游部積極推進旅游服務品質提升,印發《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推出新一批9家5A級旅游景區、9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推動冰雪旅游、溫泉旅游、郵輪游艇旅游、自駕車房車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等產品建設,啟動編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旅游休閑城市、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自駕游目的地標準。
各地也結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推出系列“套餐”。如長江旅游推廣聯盟充分挖掘整合長江流域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旅游資源,推出長江三峽+黃山、長江三峽+九寨溝等旅游線路;西藏實施“全區全域旅游重點產品打造專項計劃”,推出林芝易貢康養旅游、阿里暗夜星空旅游等新產品;安徽實施“百景提升”工程,景區文化、科技、綠色含量得到顯著提升;等等。
面對大眾旅游的蓬勃發展,各地還大力創新營銷模式,拿出拳頭產品宣傳推廣。甘肅打造多層次的宣傳營銷平臺,通過“甘肅旅游百萬專場”360《花椒直播》、旅游抖音大賽等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吉林緊緊把握2022北京冬奧運會契機,塑造“繽紛四季·精彩吉林”世界級全季節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清爽吉林·22℃的夏天”“溫暖相約·冬季到吉林來玩雪”特色品牌等。
“我們需要把握全域旅游的特征與規律,有效整合政府、企業等宣傳營銷渠道,構建完備的全域旅游營銷體系,形成線上線下貫通、跨業整合、區域聯動全域旅游營銷格局。”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柏文表示,全域旅游是一個綜合概念,這也決定了必須走融合發展之路。
服務升級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購票難”曾一度是旅游旺季困擾熱門景區的難題。如今,在很多景區,下單、掃碼支付、取票,通過自助取售票機,游客只需簡單幾步就能拿到門票。這一變化得益于智慧旅游工作的推進。
全域旅游戰略有力推進了智慧旅游建設,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關于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的指導意見》等;云南推出集游客綜合服務、旅游綜合管理和旅游大數據統計為一體的“一部手機游云南”平臺;廣西、重慶等地建設旅游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實施景區景點客流實時監測與分析,推動重點旅游區域免費WiFi覆蓋……
智慧旅游建設僅僅是全域旅游發展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文化和旅游系統堅持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在推進“廁所革命”、構建暢達便捷交通網格、完善集散咨詢服務體系、規范旅游引導標識系統等旅游公共服務領域持續發力。
以“廁所革命”為例,文化和旅游部啟動實施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召開全國廁所革命工作推進現場會,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 提倡實用避免奢華務實推進“廁所革命”有關問題的通知》,安排旅游發展基金6.15億元用于支持地方廁所建設。
除此之外,各地還在旅游咨詢中心、旅游標識標牌、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方面,持續加大建設力度。川藏公路、大巴山、大別山等25條國家旅游風景道以及一批旅游集散中心、休閑綠道、觀光巴士相繼投入建設;海南制定實施《海南省旅游標識標牌建設規劃》《海南省旅游標識標牌建設獎勵實施方案》;河北制定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規劃,重點提升國省干道及景區連接線44段共1791公里;新疆實現3A級以上景區、旅游熱線沿途、鄉村旅游熱點地區旅游廁所全覆蓋,在高速公路及國省道沿線設立旅游標識標牌1000多塊。
在優化旅游環境方面,文化和旅游系統進一步創新旅游監管機制,強化涉旅領域執法檢查,大力開展文明旅游教育,加快構建旅游市場治理體系,著力提升旅游市場治理能力,如推動“1+3”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建設,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利劍行動”,舉辦“文明旅游為中國加分”百城聯動文明旅游宣傳引導系列主題活動。“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黑車”“黑導”“黑店”等市場秩序頑疾得到有效整治。各地設立旅游警察機構437家、工商旅游分局344家、旅游巡回法庭554家。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席建超表示,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也是全域旅游國家戰略成功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成功創建的要素保障。這要求創建單位或者旅游目的地城市、鄉村和景區公共服務體系均質化,即“全域化”。“內外共享”公共服務體系,意味更高的建設標準和服務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體現旅游目的地價值的重要載體和體現。
正是春來好風景,且待盛裝迎客來。當前,全域旅游已成為大眾旅游時代我國旅游業發展戰略的一次新提升,也正在成為化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要力量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