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推進全域旅游 繡出美麗圖景
2019-01-16
來源:中國旅游報
山東省青州市是一座山清水秀、翰墨飄香的小城。近年來,全市堅持黨政統籌,把全域旅游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謀劃,打好生態底色,發揮文化優勢,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融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實現全民共享,繡出了一幅美麗幸福的圖景。
黨政統籌 全局謀劃
青州把古城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龍頭,累計投入10多億元提升改造100多條古街巷,復建偶園、阜財門等50多處景觀古跡和標志性建筑。2017年,古城與云門山、青州市博物館一體躋身5A級景區。以古城為“心臟”,青州謀劃了東部花卉、南部佛壽文化、西南部生態森林、東南部高端休閑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2018年前三季度,古城接待游客達700多萬人次。游客紛至沓來,也受到了年輕創業者的青睞。
從寶島臺灣來的創業者“妙妙”,因為喜歡青州的慢生活,在古城北門大街開了一家“熊窩”咖啡店,店內擺著大大小小的玩具熊,接待的多是年輕游客。還有一位來自青島的創業者“樹洞先生”在古城南營大街開了一家叫“后晌”的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住宿。
青州把全域旅游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堅持黨政統籌,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多規合一。青州市委書記韓幸福多次強調,全力建設文化強市、旅游強市。
2018年,青州召開了全市全域旅游發展推動大會,會上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并出臺了《青州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市政府牽頭召開全市規劃論證會,推進“多規合一”,建立了規劃會商機制。目前,青州已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等20多項單體規劃。
青州還成立了市旅游發展和景區管理委員會,探索整合市旅游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市旅游局承擔的旅游行政管理職責。同時,探索打造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場監管、旅游綜合執法“四支隊伍”。
聚焦文化 產業融合
文化是青州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在古城漫步,可以看到許多非物質文化展演,如挫琴、滿族八角鼓、青州花鍵等。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大爺所表演的“撲蝴蝶”在世界攝影大會期間曾贏得國外攝影師的連聲稱贊。青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古城、宋城、范公亭等開展40多個非遺項目集中展演,“文旅結合、傳保并重”的非遺傳承保護模式被省政府授予首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目前,全市建成農民畫博物館、伊斯蘭文化博物館等68座博物館和紀念館。青州與杭州藍城集團合作,新投資34億元,建設中晨文化藝術小鎮高端小鎮創作區。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青州將鄉村作為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陣地。在九龍峪生態旅游區,中國民居畫家田齊設計了很多北方特色民宿。他表示,他要做的就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并計劃在一座山村舊址上打造100個齊魯特色鮮明的院子。
目前,青州重點打造花卉小鎮等6個特色小鎮、貝隆杜仲等20個田園綜合體、春滿洲等3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九龍峪等10個旅游綜合體、桐峪里等30家精品民宿、柿子溝等60個鄉村旅游特色村。
青州市副市長翟敏介紹,全市著力豐富旅游業態,完善產業鏈條;挖掘會展旅游經濟巨大潛能,持續舉辦花博會、翰墨青州書畫年會等展會;加快研發研學旅游、紅色旅游、康養旅游等中高端旅游產品。
打好底色 全民共享
良好的生態是青州全域旅游的亮麗底色。青州明確將739平方公里的西南山區劃為法定保護區域,嚴格依法整治礦山開采秩序,先后治理廢棄礦坑1.4萬畝,實現了由“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轉變。
青州堅持“共享”理念,統籌推進全域旅游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已建成城市公園95處。云門山植物園、彌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已成為市民休閑最佳去處。全市景區景點對青州市民免收門票,其中包括5A級景區青州古城。
全域旅游發展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了就業機會。曾經幾乎被廢棄的井塘古村在發展鄉村旅游后帶動了周邊幾十戶農民增收。青州市旅游發展和景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副書記、外僑局局長楊愛東介紹,全市直接或者間接從事旅游服務人員達到14.3萬人,發展農家樂400余家,吸納農民就業2萬多人。
為了營造高品質旅游環境,青州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務,發展快行慢游模式,建成汽車營地3處,鋪設旅游綠道120多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車1萬多輛、電動公交車300多輛,全市具備旅游接待能力酒店達到300多家。各A級景區全部設立游客中心,建立覆蓋全市的旅游標識引導系統,建成13處旅游志愿者服務工作站,4600人注冊成為旅游志愿服務者。大力實施旅游廁所革命,新建改造118座廁所,修建生態停車場5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