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頭流出真牛奶 創意解鎖北疆魅力
2025-06-11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500項活動、34%游客增長、網紅牛奶湖,看草原大地如何玩轉文旅創新。仲夏時節,內蒙古草原迎來旅游黃金季。在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網紅景點“牛奶湖”,游客們正排著長隊,俯身從一個安裝在湖邊的水龍頭里接出奶白色的液體,一飲而盡。
“內蒙古水龍頭流的都是牛奶?”社交媒體上,游客們驚奇地分享著這一獨特體驗。2025年6月,這片廣袤土地上的文旅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展現在世人面前。
水龍頭里的牛奶:網紅打卡背后的創意
“內蒙古一直被大家調侃‘水龍頭流的都是牛奶’,既然是‘牛奶湖’,我們就創作了這樣一個水龍頭接牛奶的打卡項目。”錫林郭勒盟文旅局宣傳科科長趙東龍揭開了謎底。牛奶湖是天然的堿水湖,湖水中富含的碳酸鈣等礦物顆粒在流動過程中不斷被攪起、懸浮,使湖水常年呈現出牛奶般溫潤的色澤。
然而游客們喝到的并非湖水,而是真正的純牛奶。
“奶罐是消殺過并且完全密封的,存放在溫度恒定的地下,牛奶通過食品級的管道,從地下傳到水龍頭。”趙東龍詳細解釋了項目背后的食品安全保障。牛奶來自超市采購,通過精心設計的系統輸送到湖邊的水龍頭。
這個于6月8日剛剛試運行的創新項目一經推出便成為爆點。試運行首日,工作人員擔心牛奶變質,僅開放供應2小時。當天晚上,文旅局連夜優化系統,升級為兩個奶罐輪班使用,并建立每隔兩小時清潔消殺的機制。
對于游客關心的“能否免費暢飲”問題,趙東龍坦言“確實送不起”,但承諾價格將與市售盒裝奶基本持平。未來,該項目將與多個牛奶品牌合作,在更多景點設置打卡點,成為內蒙古文旅的長期創意項目。
全域開花:從五一到端午的文旅創新盛宴
牛奶湖項目只是內蒙古文旅創新的一個縮影。2025年,內蒙古各盟市圍繞北疆文化和季節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創意文旅活動。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區12盟市圍繞北疆文化和春季特色推出500多項活動。截至4月28日的數據顯示,預訂內蒙古文旅產品的游客人次同比增長34%,帶動線上消費同比增長29%。
呼和浩特的莫尼山非遺小鎮,大型山體實景劇《莫尼山禮贊》經過修改提升后重新亮相,將“萬里茶道上的婚禮”演繹與實景劇完美融合;塞上老街“第六屆音樂美食季”則匯聚西北小吃與潮流音樂,開啟 “舌尖 視聽”雙盛宴。
包頭在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舉行“西口國潮·五一狂歡”非遺文創青年市集,剪紙、糖畫、面塑等非遺技藝重現“走西口”煙火記憶;同時,包頭市體育中心網球館舉辦的2025ITF國際男子網球巡回賽,讓國際頂尖選手為假期增添運動激情。
呼倫貝爾的扎蘭屯市“杜鵑賞花季”摩托車越野錦標賽在花海上演速度與激情;鄂爾多斯金沙嶺“沙漠群英會”射箭露營活動讓游客在大漠中體驗“彎弓射雕”的豪情;烏蘭察布烏蘭哈達火山“五一狂歡節”則用蒙古族婚禮實景秀點燃火山熱情。
端午期間,內蒙古文旅再掀高潮。全區推出七大主題430余項活動,呼和浩特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75.93萬人次,同比增長11.64%;實現旅游總花費11.99億元,同比增長6.77%。
文化為魂:非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
內蒙古文旅創新的核心在于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自然資源巧妙融合。在包頭老包頭走西口歷史文化街區,非遺文創市集不僅展示剪紙、糖畫、面塑等傳統技藝,更重現了“走西口”的歷史場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那段充滿煙火氣息的歲月。
呼倫貝爾根河市的馴鹿文化體驗,讓游客與使鹿部落親密接觸;滿洲里藍雕瑪瑙玉石館的“匠心傳非遺”活動,則展示了自然饋贈與人文創造的完美交融。
烏蘭察布岱海“風箏節”上,游客一邊欣賞巨型風箏掠過湖面與水鳥齊飛的詩意畫面,一邊體驗莜面窩窩制作的煙火氣息。村歌大賽、晉劇展演等活動,唱響地方文化的獨特韻律。
這些文化創新活動并非節日限定。即使在冬季,內蒙古也通過“歌游內蒙古”品牌,分三批次在全區開展冰雪文旅活動,將冰雪資源與文化特色相結合,讓 “冷資源”催生“熱產業”。
服務升級:暖心舉措留住游客心
文旅創新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上,更在于服務理念的升級。在烏蘭哈達火山景區,當地圍繞“游客怎么來、來干什么、怎么留住”進行謀劃,將人文風貌與火山冬季旅游結合。
景區為游客提供免費奶茶、咖啡取暖,還有凍土豆、烤土豆等特色美食,觀星民宿讓游客的心靈得到休憩。
內蒙古文旅廳聯合多部門實施六項服務專項提升工作:在各活動場所開展“溫暖服務”,設置取暖場所和設施;開展“暖心服務”,提供熱飲、姜茶等;開展便民服務,增設防寒服、電熱寶等御寒產品售賣處;
開展保障性服務,提升通信信號覆蓋;開展微笑服務,提升從業人員水平;開展柔性執法服務,確保交通順暢安全。
這些舉措使內蒙古旅游體驗全方位提升,讓游客“愿意一來再來”。
創意賦能:傳統文旅的新生之路
內蒙古文旅的創新實踐展示了一條傳統資源賦能的新路徑。牛奶湖的“水龍頭流牛奶”項目,正是將網絡段子轉化為實體體驗的創意典范。這種敢于突破常規的思路,讓內蒙古的草原、沙漠、火山、湖泊等自然資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呼和浩特,文旅部門聚焦 “青城16景”“32個新潮地標” ,創新融合潮流元素;包頭圍繞包棉1958、老包頭歷史文化街區、包頭金街等地,開展53項沉浸式文旅活動,將文藝匯演、非遺工坊、特色市集有機結合。
內蒙古的文旅創新實踐表明:文化是魂,自然是根,創意是橋。當傳統資源與現代創意碰撞,當文化底蘊與游客體驗交融,文旅產業便能煥發持久生命力。在這片北疆大地上,文旅創新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等待每一位游客前來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