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破壁 傳統文化“活”起來
2025-06-11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部手機游遍甘肅、一場VR穿越紫禁城、一段微短劇復活千年香云紗,數字技術正以破壁之力,讓沉睡千年的文化遺產在當代文旅場景中煥發蓬勃生機。“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展現出生機勃勃、潛力無限的大好前景。
今天,科技已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旅游方式,也為文旅融合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從“觀看”到“參與”,從“保存”到“活化”,數字技術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破圈層壁壘,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煥發新的生命力。
文化傳承的形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國家圖書館推出的“5G全景VR《永樂大典》”和“《古籍尋游記》VR展覽”,使讀者得以突破時空限制,近距離感受古籍魅力。
故宮博物院的“數字文物庫”已累計發布10萬余件文物高清影像,打造了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而敦煌研究院的“數字敦煌”工程,通過AI算法對壁畫進行智能修復,不僅讓千年藝術重煥新生,更催生出“敦煌仙子”現象級文化IP。
在創新表達領域,水下攝影、虛擬現實與東方美學的融合產生了令人驚嘆的化學反應。河南衛視《洛神水賦》通過水下舞蹈技術,精準呈現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古典氣質。
首款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則通過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新設計,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游戲畫面大量取材于山西古建筑,上線后直接推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的增長。
數字技術使文化體驗從單向觀賞轉向沉浸式參與,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嶄新審美體驗形式。文化傳承不再是靜態保存,而是動態活化的過程。
旅游服務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發生。語音導覽、AI講解機器人逐漸普及,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同時提升了導覽的專業性。“刷臉入園”、“線上預約”、“無現金支付”等智慧票務手段已在各大景區普及。
在重慶銅梁區,政策明確提出最高給予100萬元補助,支持企業運用元宇宙技術打造旅游消費體驗新場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用裸眼3D技術重現運河生態景觀,南京大報恩寺通過虛擬導覽系統實現文物精細化展示。
成都培育的VR繪本劇場、數字法老展、三星堆互動秀等沉浸式消費場景,形成可復制的智慧文旅解決方案。這些技術應用使游客從單純的觀賞者轉變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
瑪特宇宙與菌小寶品牌合作,通過“元宇宙 IP 營銷”創新模式,在短短5分鐘內實現了超過600萬元的商品交易額,展現了“技術 文化”的巨大商業潛力。
數字技術為傳統文化“破圈”傳播開辟了新路徑。微短劇《生生不息》將香云紗染整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搬上屏幕,在重現千年工藝的同時,展現傳承者的堅守。
短視頻《弗拉基米爾的選擇》通過AI數字人“映映”,讓外國觀眾在虛擬現實空間中體驗中醫針灸、音樂治療等傳統醫學的魅力。這種“小切口、大主題”的傳播方式,有效提升了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社交媒體平臺已成為文旅傳播的主戰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通過達人探秘、直播帶旅等形式,吸引大量年輕用戶關注。西安大唐不夜城便因短視頻爆紅,帶動當地旅游經濟爆發式增長。
區塊鏈技術為文旅營銷開辟新路徑,數字藏品(NFT)成為文化IP價值提升的新載體。三星堆推出的數字文物藏品迅速引發市場熱捧,使古老文物以新形態走進現代生活。
在政策層面,多地政府積極布局數字文旅發展。重慶市已將元宇宙納入18個重點產業集群規劃,目標到2025年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打造全國示范性元宇宙應用創新基地。
甘肅省打造“一部手機游甘肅”綜合服務平臺,構建數字文旅生態圈。該省敦煌研究院的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項目,入選第一批全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
市場數據印證了科技賦能文旅的強勁動力。2024年以數字化為內核的文旅產業實現營業總收入58902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9.8%。這一增幅不僅彰顯市場需求的強勁韌性,更凸顯數字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催生了新業態、創造了新就業、培育了新市場。技術賦能與政策引導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形成合力。數字藝術“不在炫技,而在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敘事話語體系的創新重構”。只有深挖文化內涵、強化情感表達,才能實現傳統文化從“破壁”到“出圈”的真正躍升。
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從表面走向深入。故宮文物庫的10萬件數字藏品、敦煌AI修復的壁畫、重慶銅梁區的百萬級元宇宙補貼,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證明,科技賦能已不再是概念,而是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