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旅融合打造濱海旅游新地標
2025-06-09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端午假期的山海關長城上,一只機器狗與非遺醒獅同臺共舞,引得游客驚嘆連連;不遠處的北戴河海面,亞洲帆船錦標賽的白帆點綴著碧海藍天;漁田七里海景區內,萬人合唱聲浪與漫天煙花交織成狂歡的海洋。短短三日,這座濱海小城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長7.47%,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游客來自北京與天津。這不是偶然的旅游熱潮,而是秦皇島多年深耕“文化 體育 旅游”融合戰略的水到渠成。
春季踏青騎行、夏季揚帆競速、秋登長城賞紅葉、冬泡溫泉樂滑雪——秦皇島用四季賽事重新定義了濱海旅游的內涵。2024年,這座城市通過大型賽事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相關旅游收入同比增長35%,體育經濟已成為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精品賽事IP的聚光燈效應:今年5月,1.7萬名選手參加的秦皇島馬拉松賽剛剛落幕,直接帶動當地消費1.68億元。而回溯2024年同一賽事,沿線酒店入住率飆升至95%,消費拉動超過1.16億元。世界速度輪滑錦標賽、亞洲帆船錦標賽、中式臺球明星賽等多元化賽事,創造了“一日參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全家旅游”的乘數效應。
全域體育場景的革命:體育精神早已突破專業場館的邊界——陸地冰壺賽在購物廣場上演,棋王爭霸賽深入社區街巷,500名舞者在北戴河秦皇宮景區跳起廣場舞聯誼賽。在蔚藍海岸,帆船運動構建起“月月有賽事、周周有活動、天天玩帆船”的活力場景,每年帶來5萬人次客流增長和2000萬元經濟效益。
奧運項目的民間落地:風箏沖浪作為巴黎奧運會新增項目,今年通過阿那亞全國邀請賽在北戴河新區嶄露頭角。百余名愛好者駕馭風箏牽引滑板破浪飛馳的景象,成為濱海運動旅游的鮮活注腳。而國家帆船帆板隊連續三年選擇此地夏訓,更印證了這片海域的專業價值。
在角山長城腳下,一座現代建筑與600年明長城展開跨時空對話——山海關中國長城博物館的巨型玻璃幕墻將蜿蜒長城“引入”室內,讓烽火臺與裸眼3D光影交織共生。今年春節,這里舉辦的古城年博會吸引游客108萬人次,創造旅游收入1492萬元。
文化遺產的場景革命:博物館激活了沉睡的鄉村基因。毗鄰的北營子村村民紛紛改造老房打造民宿,“去年裝修的房子,今年五一假期天天客滿!”村集體更謀劃利用大禮堂、衛生院等歷史遺存發展研學游。在“非遺活化 科技賦能 網紅營銷”的創新矩陣下,戰鼓實景演藝、納蘭詞境五維敘事等產品,使文化遺產轉化為可感知、可消費的文旅IP。
群眾文藝的星火燎原:貫穿全年的“繁星計劃——群眾文藝百團千秀”活動,讓101支群眾團隊成為流動的景區風景線。端午假期,京劇票友在長城放歌,漁家號子在沙灘回蕩,非遺秧歌在街巷舞動,吸引游客超10萬人次。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媒傳播的模式,使市民從文化旁觀者轉變為內容生產者。
山海聯動的空間敘事:從老龍頭“二月二”全國舞龍大會到港口工業旅游區的鐵軌花海,秦皇島用地理空間講述文化故事。港口工業旅游區作為河北省首個港口轉型的國家4A級景區,將起重機、鐵軌等工業遺跡改造為書吧、餐廳,讓市民李振東感慨:“過去這里只有貨輪轟鳴,如今四季游人不斷”。
縱橫交錯的港口廢舊軌道旁盛開著鮮花,舊倉庫蛻變為網紅書吧;阿那亞孤獨圖書館的落地窗前,讀者抬頭便是波光粼粼的大海。這些“高顏值、有溫度”的空間,正成為秦皇島將“美麗風景”轉化為“沉浸式消費場景”的關鍵載體。
社區即景區的度假革命: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自落地北戴河新區以來,打造出戲劇節、蝦米音樂節等文化品牌。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同比增長2.83%。這個全年舉辦2000余場活動的社區,其孤獨圖書館、UCCA沙丘美術館等10個新型文化空間,每年吸引百萬級客流,使“到北戴河新區休閑度假”成為都市新時尚。
夜間經濟綻放活力,漁田七里海度假區端午假期單日吸引2萬人,園博園親子活動客流激增260.5%
全季旅游的破冰之道:在阿那亞·雀躍鎮,夏季風箏沖浪與冬季冰雪運動無縫銜接;如是海度假區三公里海灘上,巨型秋千與專業滑板場并存。2024年冰雪季,奧體中心變身為雪地足球、迷宮賽的樂園,政府發放30萬張學生免費暢玩券破解淡季困局。這種全季運營模式使秦皇島今年“五一”接待游客188.26萬人次,同比增長33.09%。
從山海關長城下的AI光影秀到北戴河海面的奧運帆影,從港口工業區的鐵軌花海到漁田夜經濟的人潮涌動,秦皇島用“文體旅 ”的融合公式破解了傳統濱海旅游的季節魔咒。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馬拉松拉動消費1.68億元,阿那亞“五一”迎客超10萬,京津康養客群突破6萬人。當機器狗與醒獅在古城墻下共舞,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已然譜寫出文化為魂、體育為脈、旅游為體的山海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