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泡沫里的青島文旅密碼
2025-06-04
來源:浙江云野科技有限公司
從工業車間到文旅地標,從節慶活動到城市符號,青島用啤酒釀造出一套獨特的文旅發展密碼。當百年啤酒文化與現代旅游體驗相碰撞,這座“中國啤酒之都”的創新實踐,正在改寫文旅產業的價值公式。金沙灘啤酒城內,3000平方米的青島啤酒大篷座無虛席,雙舞臺燈光交錯間,侍者托著“三升酒炮”在人群中穿梭——這種盛裝三種風味啤酒的創新容器,已成為第34屆青島國際啤酒節最暢銷的明星產品。
歷經34載沉淀,青島國際啤酒節已成長為一塊充滿魔力的“酵母”,持續發酵著城市的活力與激情。2024年盛夏,第34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西海岸與嶗山雙會場同步開啟,吸引全球游客的目光。
節慶期間,青島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9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海都大酒店750間客房入住率超過95%,酒店收入同比增加20%,甚至專門租賃40座大巴車提供往返啤酒城的接送服務。
啤酒節早已超越單純的節慶概念。2021年,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評估其品牌價值高達368億元;2024年3月,在泰國舉辦的亞洲節慶城市研討會上,青島國際啤酒節連獲兩項國際大獎——“最具狂歡氛圍獎”及“最佳文創產品獎”。
青島啤酒博物館的蛻變,是工業遺產轉型的經典案例。坐落于青島啤酒百年老廠房內,這里聚集著全息投影、多媒體互動等現代設施,讓百年啤酒工業煥發新生。
累計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的刻板印象,成為工業旅游的標桿。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堪稱教科書級案例。目前已打造九大類近500種文創產品,從啤酒花美顏系列到啤酒巧克力,從專業酒杯到跨界泰迪潮生活系列。
二次消費已占博物館文旅消費的重要部分,門票與線下文創收入比例超過1:1.5。文創品從最初在館內售賣的啤酒冰淇淋,逐步發展成獨立品牌“啤咔冰”,并推向全國商超。
2023年,青島啤酒博物館聯合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推出首款藝術聯名限定作品“大師杯”,又與敦煌文旅聯合打造品牌聯名啤酒“太白醉酒”和系列護膚文創產品,讓工業文化在創新中延續。
青島啤酒的創新版圖早已突破傳統邊界。TSINGTAO1903青島啤酒吧作為行業首創的啤酒主題場景體驗專門店,已輻射全國60多座城市,開設260余家門店。
2022年,青島啟動城市更新行動,催生了1903青島酒館MIX·淘醉里院——將百年里院與啤酒文化完美融合,開啟老街區夜經濟新模式。這里集啤酒、美食、茶飲、烘焙、音樂、民宿于一體,成為青島老城復興的生動注腳。
金沙灘啤酒城內的時光海岸精釀花園則開創了“啤酒 文旅”產業新紀元。游客在此可體驗“一杯啤酒誕生的全過程”,品嘗8大系列、24款現釀啤酒。
最令人驚嘆的是配套的度假酒店:63間特色客房里安裝著啤酒龍頭,實現“打開水龍頭喝啤酒”的獨特體驗。2024年啤酒節期間,這里每天接待超1000人次,包間預訂需提前一周,酒店房間更需提前七八天預訂。
嶗山會場2025年創新打造“饞街醉巷”夜經濟文旅時尚街區,提出打造“永不落幕的啤酒節”的愿景。“饞街”匯集各地當家小吃,“醉巷”則聚集多國啤酒品牌,讓啤酒節從階段性狂歡轉向常態化體驗。
金沙灘啤酒城的永久IP“哈舅”和“哈舅媽”,自2020年亮相即成網紅。2023年,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全新推出“哈舅2.0方案”,打造“酒類品鑒官”人設,并構建包括寵物狗“哈不夠”、小海鷗“歐耶”等在內的IP家族。以“哈舅帶你游、品、玩”三大主題推出產品。開發了6大類近千款旅游衍生品,從24節氣青島風光明信片到瑯琊瓷產品
青島奧帆中心的IP“奧帆帆”同樣戰績斐然。形象靈感來自青島水族館的斑海豹,2025年初榮膺“長城獎—文旅好品牌”年度景區及博物館品牌優秀案例。圍繞IP開發的鐳射包、鑰匙扣、U盤、高硼玻璃杯等產品,構建起多元品牌矩陣。
青島啤酒文旅版圖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2023年春節期間,青島啤酒原漿生產線晝夜不停,八天內1L裝原漿銷量突破3萬瓶。通過低溫灌裝和冷鏈速遞,曾經只有釀酒師能喝到的鮮啤“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5年春節,作為申遺成功后的首個非遺春節,青島迎來入境游熱潮。攜程數據顯示,春節入境游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80%,酒店訂單增長超60%。
青島啤酒與文旅企業的戰略合作不斷深化。2025年1月,青島啤酒時尚文旅與中青旅聯科簽署戰略協議,兩大品牌強強聯合。
此前雙方合作的沉浸式夜游《金色奇妙夜》已成為行業標桿,TSINGTAO1903青島啤酒吧更融入國家5A級景區邯鄲廣府古城,實現商業與文化的創新升級。
奧帆中心的“奧帆帆”玩偶被塞進行李箱角落,北京游客張曉小心翼翼地為朋友帶上最后一套哈舅24節氣明信片。2025年春節,青島非遺春節吸引外國游客激增,攜程數據顯示入境游門票訂單同比增長180%,酒店訂單增長超60%。
當百年酵母的芬芳與當代文旅的創新思維相遇,青島杯中蕩漾的已不僅是酒液,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與產業智慧。